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诊断方法仍以胃镜采样然后进行培养涂片、尿素酶试验为主;或使用需要一定设备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难以在一般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中使用,给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本文对不需特殊设备的IEST用培养涂片和IELISA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应用。我们应用免疫酶染色法(IEST)对90名作胃镜检查者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IgG进行了检测。其H,p感染的检出率为74.4%,高于细菌培养和镜检的检出率。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64.5%。各项指标均优于IELISA方法。在IEST抑制试验中,幽门螺杆菌与大肠杆菌空肠弯曲等无明显交叉反应,显示了其特异性,同时该法简便,经济,不需特殊仪器且易被受检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 胎儿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ecies jejuni以下简称空肠弯曲菌),已被确认为人,尤其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1~3]。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甚多,但有关本病在城市中的流行特点及其传染源,传播途径的资料,国内尚不多见。本文报道95例经病原学证实的城市儿童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对苏州地区空肠弯曲菌(CT)肠炎在不同季节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自1983年1月~1984年12月,每月中旬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00份,二年共采集2398份标本,共检出CT387株,总分离率为16.14%,其中郊县分离率为19.68%,市区为12.7%。调查表明苏州地区全年均有发病,冬季明显低于其它季节(10.3%),而春、夏、秋三季(19.7%,17.7%,16.8%)检出率相似。郊区各月份检出率明显高于市区,市区春季高于其它季节,但总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学检查559例中,女性:除胆固醇与纤维蛋白呈正相关外,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未梢血网织红细胞吖啶橙活体染色微核检查法及常规骨髓染色体畸变检查,分析了大鼠被动吸烟10个月后染色体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被动吸烟组骨髓染色体畸变率为3.35%,显著高于对照组(1.73%),被动吸烟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为1.4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72%),说明被动吸烟可引起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6.
成人空结肠弯曲菌感染分布特征国内外已有报道,所用检测方法是自病人粪便中分离培养空结肠弯曲菌。该法不易发现隐性感染和轻型患者,难以对成人空结肠弯曲菌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1989年春季,我们用ELISA双抗法对苏州市成人空结肠弯曲菌  相似文献   
17.
胸膜渗液中IFN-γ、IL-2及NKCF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实验证明,结核性胸膜炎是研究局部细胞免疫的一个很好模型。因在结核性胸膜液中有多种免疫细胞聚集,势必也含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本文对14例结核性胸膜炎及12例肿瘤性胸腔积液病人胸膜渗液中的细胞免疫成分进行了研究。测定其主要细胞因子的含量,以比较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结核性胸水与免疫反应减弱的肿瘤性胸水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异同,进一步阐明两种疾病局部免疫的不同机制。我们所研究的细胞因子有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NKCF)。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液中IFN-γ、IL-2及NKCF活性均比肿瘤性渗液为高,以IFN-γ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10例经病原学确诊为空肠弯曲菌性肠炎患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结果。患者为苏州地区农村中的学龄前儿童,93.6%的患者与家禽家畜有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9.
对苏州地区1986~1992年间经血或骨髓培养证实的368例伤寒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其中耐药伤寒183例。耐药伤寒临床指标显著高于普通伤寒.其特点是持续高热、病程长、并发症多、排菌时间长。本组病例共出现13种并发症,最常见为肠出血(19.6%)、中毒性肝炎(14.1%)、中毒性心肌炎(6.8%)。并发症及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耐药性是并发症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早期住院、及时有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彻底治疗可防止复发。氟嗪酸及氟哌酸治疗伤寒疗效较好,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0.
环氧乙烷对一次使用性输液器灭菌效果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氧乙烷对一次使用性输液器灭菌效果的检测张同成,殷秋华(江苏省苏州医学院苏州215007)为加强质量监督,在省标准局组织下,对本地区一次使用性输液器产品用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的效果及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了检测。检测时,按GB8368-87规定的方法,取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