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云南瑞丽县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瑞丽县2 530名不同人群的调查表明,目前HIV的感染处在初级流行阶段,波及的人群包括吸毒者及HIV感染者的配偶,其中静脉吸毒者中流行严重,感染率高达67.98%,目前发现的阳性者绝大多数出自该人群。HIV的性传播已经开始,阳性者配偶的感染率为3.13%。对卖淫、嫖娼者、宾馆服务人员、医院医务人员、门诊病人以及职业献血员等其他人群的调查尚没有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瑞丽县L乡225例吸毒者吸毒行为及HIV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吸毒方式,口吸者占153例(68.0%),静脉注射者72例(32.0%)。采用静注方式吸嗜毒品多数始于近两年,静注者占整个吸毒人群的比例由1988年的13.5%迅速上升至1989年的30.5%和1990年春季的32.0%。从72例静注人群中采集到64份血样,HIV抗体检出率为79.7%(51/64)。对HIV感染情况与吸毒行为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常合用注射器及通常不消毒注射器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然史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HIV感染自然史。方法对云南省瑞丽市吸毒HIV感染者625例进行观察,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合横断面研究。结果 瑞丽市吸毒人群625例HIV感染者中90例已死亡。HIV感染者总死亡率为76.9/1000人年,AIDS死亡率为19.8/1000人年。推算中位生存期为9年,中位潜伏期约在8年左右。结论与西方国家相比,瑞丽市HIV感染者中位潜伏期要稍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降低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的效果。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库下载德宏州数据,获得美沙酮服药人员动态队列HIV新发感染发病密度,与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动态队列进行比较,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预防HIV新发感染的效果。结果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入组1 050人,观察1 517.66人年,共发现14例HIV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为0.92/100人年,入组初期发病密度较高;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队列入组708人,观察1 037.61人年,共发现47例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4.53/100人年,随访过程中发病密度均较高。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HIV新发感染的危险是德宏州吸毒人群队列的0.20倍(95%CI:0.11~0.36)。单纯口吸或烫吸、单纯注射或注射与其他方式混用的吸毒者中,美沙酮服药人员发生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分别是德宏州吸毒人群的0.07倍和0.21倍。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吸毒人群的HIV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长期不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感染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终点以共培养上清液中的p24抗原作为病毒生长的评价指标。结果 (1)从15例长期不进展者分离到4株病毒,占26.7%。同时取该地区HIV-1感染进展者血样20份,分离到14株病毒,阳性率为70.0%;(2)病毒分离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病毒的分离率与CD_4细胞数有明显关系,CD_4细胞数越高,分离率越低。反之,CD_4细胞数越低,病毒分离率越高。此外,去除CD_8细胞后可以显著提高病毒的分离率;(3)病毒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均属生长缓慢、低滴度、非致细胞融合型(NSI型),在T细胞不能生长的病毒;(4)大部分进展者分离株与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没有显示区别。结论 长期不进展者与大部分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推测病毒学因素可能不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疾病进展的其它因素,如免疫因素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瑞丽市是我国最先发现非输人性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vs,HIV)感染者的地区,1989年10月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在本市不同人群、地区范围不断发展,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关键时期。医院无关联人群是指因艾滋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是反映一般人群HIV感染状况的间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