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192户农村居民,了解了农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分析了北京农村卫生服务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农民满意度比较高,公共卫生意识日益增强。北京农村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防保健服务供给量不足、医疗费用昂贵和医疗保障水平不高,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2.
运用“结构-过程-结果”方法、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知信行模式和健康构成公式作为基本工具,结合北京市奥运筹备工作,对2008北京奥运在健康环境、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健康理念、行为方式、健康结果等方面的健康影响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奥运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定性访谈了解奥运会对居民和社区层面上的影响,验证本课题所提出的指标的合理性。方法对51名访谈对象开展了专题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并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访谈的结果可以被归纳形成为包括环境、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四个总主题和相应分主题的主题框架,这一主题框架与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指标体系结构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所建立的二级指标和部分三级指标的合理性与代表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健康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运用文献检索、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Delphi专家咨询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初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结果"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健康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环境规划、社会保障、卫生服务)、7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结论"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健康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的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生命质量基本情况,探讨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该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量表)修订中文版对北京中关村社区(干预组)和学院路社区(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前调查,然后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再次对两组进行SF-36量表调查,评价生命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人群生命质量的8个维度中仅有BP和RE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人群生命质量的PF、BP、VT、SF、RE、MH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命质量的PF、RP、BP、GH、SF、MH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命质量的PF和RP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以使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工作条件与现状.方法 采用标准化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的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进行定量调查,并按照乡医、校医和集体单位防保人员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结果 北京市3类基层传染痛防治人员办公条件较差,其中乡医的办公条件最差,仅有18.3%的科室配有电脑,而其中仅有13.6%的科室可以上网;3类人员参与传染痛防治工作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3类防治人员认为收入水平偏低的比例分别为66.8%、65.5%和33.5%;3类防治人员对现有工作条件满意率低,有换工作意向的比例分别为33.6%、35.5%和26.7%.结论 目前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有必要改善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的工作条件,稳定基层传染病肪治队伍.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传染病防制的组织框架和相关工作,在人员培训、固定薪酬制、轮岗制、媒体监督、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香港的经验,对于目前内地公共卫生改革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医院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就诊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要目的是诊疗,而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主要目的包括开药、体检及预防保健;在各项服务指标中,医院就诊者满意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服务态度和服务价格;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在总体趋势上与医院相同,但具体项目的差别程度却明显不同,对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满意或很满意(60·00%)的比例几乎是医院服务的2倍(32·16%),而对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却相差较小(68·39%和62·19%)。结论就诊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医院。应加强宣传,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的覆盖面;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努力建立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居民选择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医院的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就诊疾病多为常见病、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医院就诊疾病除急、重病外,常见病、多发病也占有较大比例;居民选择社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离家近、看病方便和服务态度好,选择医院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好;多次就诊者主要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就诊者的首选就诊机构多为大中型医院,他们中有30%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结论影响居民选择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模式尚未形成,应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群体,努力构建社区与医院相结合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2000~2002年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支出状况。方法在全国范围内以抽样方法对2000年及以前建立的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00~2002年每中心的年均总支出分别为958.95万元、973.60万元和1008.80万元,年均递增速度为1.03%;每中心的年均业务支出分别为921.30万元、942.48万元和968.73万元,年均递增速度为2.54%;每中心年均其他支出分别为45.31万元、37.05万元和46.74万元。结论2000年及以前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0~2002年的财务支出呈递增趋势,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良好发展,应节约开支项目与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