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102.
腰5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第5腰椎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L5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病例分为两组:16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6例合并L5滑脱,对照比较两组病例间的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结果: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组比合并L5滑脱组的RT值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髂腰韧带强度比合并L5脊椎滑脱高。L5峡部裂合并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或合并滑脱的病因可能除了与峡部裂引起脊椎失稳及椎间盘退变有关外,还与髂腰韧带力学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对股骨骨折的类型作出新的力学分类,突破以往单纯从肌肉的牵拉来解释股骨骨折的分类,同时也为进一步进行内固定物的力学提供进一步研究方向。 目的:探讨股骨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分布。 方法: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股骨三维重建,然后对股骨的不同部位进行约束、应力分布,以模拟不同状态下的应力最集中的部分,从而为临床股骨骨折内固定提供建议。 结果与结论:股骨在直立行走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的中段,在中下段有一螺旋形的应力集中区。在跪立位时,股骨下段的应力明显增加,而且在股骨髁间出现应力集中。在向后摔倒位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颈的部位。说明股骨在不同状态的应力集中的部位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不同类型的骨折类型,进而为内固定后如何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避免内固定失败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应力分布;股骨;三维重建;有限元;内固定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02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关节固定的可能性.方法 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16只,在双侧股骨外侧髁部建立骨缺损模式,钻取直径4 mm,孔深8 mm的柱状圆洞.将FG/CPC复合材料随机植入一侧骨缺损处,另一侧骨缺损以CPC植入作为实验对照.②复合型磷酸钙骨水泥组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液粉比为0.3)用专用注射器注入骨孔内并使磷酸钙骨水泥外溢,同时加压固定10min直至硬化,对照组同样方法.⑨于术后2、4、8和12周分别处死新西兰兔(n=4),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和力学测试.结果 1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FG/CPC人工骨组比CPC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生物力学测定证明不同的水泥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型骨水泥抗剪切力强于对照组骨水泥.结论 FG/C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和固定人工关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3D打印等技术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CT数据11例进行胫骨3D打印(3D打印组),并采集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16例进行传统手术(传统组),对比两组关节面复位后的最大阶梯高度、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3±6.8)min,略低于传统组的(121.7±12.8) min (t=2.223,P=0.036);3D打印组平均最大阶梯高度为(2.8±0.4)mm,少于传统组为(3.1±0.5) mm(t=2.123,P=0.044)。 结论 3D打印技术可提高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后路椎间镜系统(MEDTm)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获门诊随访≥3个月,术后优良率达93.8%,其中6例术后复查CT示减压彻底,椎管内无疤痕长入。 结论 MEDT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保持简单手术入路同时,具有损伤小、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认识并探讨罕见病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及其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复习、总结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在对1名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后继发出血、感染患者诊断后,监控APTT,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氨甲环酸、辅以清创、抗感染和物理治疗等。结果该患者APTT由72.0 s缩短到43.8-51.4 s,未再出现新的并发症、痊愈。结论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的患者比较罕见,对其认识和及时诊断非常重要;围手术期采用FFP替代治疗,辅以氨甲环酸等,监控APTT于合理范围,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患者手术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