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低出生体重影响儿童的今天和未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出生体重 (lowbirthweight ,LBW )指出生时体重不足 2 5 0 0g。如果出生时体重不足 15 0 0g为极低出生体重 (VLBW ) ,不足 10 0 0g为超极低出生体重 (ELBW )。LBW发生率在世界各国有很大的差距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 0 0 0年公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数据显示其范围在 2 %~ 5 0 % ,平均为 17%。全球每年出生LBW儿约 2 4 0 0万。出生体重由孕周和胎儿生长速度来决定。因此 ,LBW的重要原因是 :①孕周不足 (早产 ) ;②宫内营养不良 ,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达国家LBW的主要原因是早产 ,发展中国家LBW的主…  相似文献   
42.
一、前言 现代医疗方面将趋向于采用最小损伤性外科手术的预防性治疗,这里内窥镜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注意把高新技术,特别是微机电系统技术应用于新型医用内窥镜的开发,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开发主要都是围绕软性内窥镜进行,而对于重要品种-硬管内窥镜(如腹腔镜、大肠镜、鼻腔镜等)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由于其导管前端是刚性固定的,视野方向很有限,在一次诊疗过程中需往体腔内交替插入几种不同视角的内窥镜。并进行相当幅度的转动和摆动,往往容易造成体腔内软组织损伤,影响诊疗的安全性,并使病人承受极大的痛苦。 所以,开展导管前端能够自动操作的新型内窥镜研制,符合未来先进医疗器械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人群监测和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在中国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研究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孕满20周及以上胎儿及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进行分析。人群监测采用社区调查和医院登记相结合的方法,医院监测来自当地医院妇产科及B超检查的登记册,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孕20周至生后7 d或至3岁时的差异。结果 2002至2004年医院监测累积出生4 855人,出生缺陷1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2.7/万出生;人群监测累积出生6 420人,出生缺陷22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7.4/万出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孕20周至生后7 d的常规监测年龄段,医院和人群监测资料出生缺陷均以神经系统畸形为主,神经系统、耳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缺陷发生率均为人群监测高于医院监测。人群与医院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一致,依次为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膨出、唇和(或)腭裂。当人群监测年龄延长至3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844.2/万出生,是孕20周至生后7 d人群监测数据的2.43倍,是医院监测数据的3.63倍。人群监测孕20周至3岁时出生缺陷顺位变化较大,前5位依次为腹股沟疝、无脑畸形、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裂。结论 出生缺陷的水平和顺位与监测方法和时段密切相关,在常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基础上,可将部分出生缺陷监测时间延长至3岁,可发现更多常规监测以外的出生缺陷种类,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本病是我国流行的独特的疾病,国外尚无同样肺炎流行的报告。我国南方于1971、1972及1975年夏季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江西6省市发生大规模流行,各地名称不一。1977年卫生部委托首都儿科研究所召开座谈会,会上定病名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  相似文献   
45.
妇幼卫生示范县儿童肺炎监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儿童肺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为肺炎的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198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与6所医学院校(白求恩医大、华西医大、同济医大、山西医学院、广西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在我国北方的吉林省怀德县、山西省稷山县、南方的广西武鸣县,沿海江苏省如东县、内地湖北省麻城县、四川省寿县,6个妇幼卫生示范县进行儿童肺炎监测和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46.
1991年全国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33.07%,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52%,37.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4.6%,51.8%。新生儿前4位死亡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新生儿死亡的65.9%。新生儿死亡率在开展新生儿保健地区明显低于未开展地区。  相似文献   
47.
1986年1~3月份山西运城地K爆发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罹患率为13.77‰(校正罹忠率为17.50‰),病人多为婴幼儿,其中〇~岁组罹患率最高(89.06‰),1~岁组次之(55.7‰),随年龄增民,罹患率下降。性别间发病男性大于女性(χ2=101.09,P<0.00l),男女之比为1.4:1。病人临床表现一般较重,多数具有喘憋症状,病死率为1%。病人分布具苻家庭聚集性.其爆发与气温有关(rs=0.4799,P<0.05),日温差大,发病人数增多;与人均居室面积大小有关,随居室面积增大,罹患率下降(趋势χ2=5.58,P<0.05)。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证明,引起爆发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相似文献   
48.
微机械技术应用于医疗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机械的发展和定义 微机械是本世纪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它的发展是建筑在下列三个支柱技术的基础上,即(1)以VLSI为代表的半导体微细加工技术;(2)微检测和控制技术;(3)微系统的设计方法论。由于人们预料到这项技术将导致未来产业  相似文献   
49.
50.
机电系统在医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医疗用微机电系统的研究和几种典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