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8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 对佛山市某高中(S学校)学生出现不明原因双足疼痛暴发进行调查.方法 疑似病例定义为2014年2月10日至 3月16日佛山市S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中出现无明确原因足部疼痛或麻木者.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中同时具有足部疼痛和麻木者.通过查阅学校附近医院就诊记录和校医务室门诊日志、查看学校因病缺勤记录搜索病例.制订统一的临床症状信息调查表,首先培训班主任老师,由班主任给各自班级学生进行讲解,并由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收集佛山市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的每日温度,分析气候变化及每日温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在全校随机抽取14个班级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学习运动情况、膳食和保暖措施等.结果 共407例学生病例,罹患率为26.5%(407/1 536).女生罹患率为37.3%(320/859),高于男生(12.9%,8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P< 0.01).住宿生罹患率为31.8%(323/1 016),高于走读生(16.2%,8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1).住宿女生罹患率(46.1%,269/584)高于走读生(18.5%,5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 0.01),住宿男生罹患率(12.2%,54/442)和走读生(14.0%,33/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 0.05).2014年2月6-13日气温迅速从23 ℃下降至6 ℃,随后气温持续回升,至2月28日升至23 ℃.短期内气温呈现“V”形变化.2月13-28日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每日病例数与最高温度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0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住宿生夜晚感觉被子凉(OR=3.0,95%CI:1.3~7.0)、平时缺乏体育锻炼(OR=2.8,95%CI:1.5~5.6)、既往脚部有类似症状(OR=3.4,95%CI:1.1~11.0)是不明原因双足疼痛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不明原因双足疼痛暴发可能与气温骤降骤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2.
有报告应用晚樱油治疗异位性湿疹取得良好效果,但有报告反应不佳者.本文作者对12例异位性湿疹患者局部外用晚樱草油(EPO),并采用安慰剂双盲法进行观察,以确定其疗效.选择12例病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从4岁到46岁,平均18岁),均具有典型皮疹.治疗时,随机在病人左侧或右侧前臂外用EPO霜剂或外形相似的安慰剂E45霜.每日2次,共2周.对湿疹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3.
花斑癣是一种慢性马拉色菌感染性皮肤病 ,其主要特征是 :在躯干和四肢近端有鳞屑的色素沉着斑或色素脱色斑 ,它是夏秋季最常见的皮肤病 ,常复发和再感染 ,外用抗真菌药物很难根除。该研究为前瞻性、开放式、随机同类对比观察 ,共有 1 0 5例花斑癣患者 ,男 5 4例 ,女 5 1例 ,年龄为 1 8~ 5 5岁不等 ,临床上 2 5 %躯干至少体表面积有皮损 ,所有患者用KOH溶液检查马拉色菌均呈阳性。病例排除标准为年龄 1 8岁以下、孕妇或未避孕的育龄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 3个治疗组 :第 1组 3 5例用伊曲康唑2 0 0mg/d ,疗程 1周 ;第 2组 3 4例用伊曲康…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的方法,对非索非那定60mg,2次/d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疗程分别为14d和28d;对照药为西替利嗪10mg,1次/d。结果: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共入组144例,非索非那定组和西替利嗪组纳入符合方案集者分别为64和68例,非索非那定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为0.719±0.182,总有效率为85.94%,与西替利嗪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共入组144例,2组纳入符合方案集者分别为67和68例,非索非那定组SSRI为0.771±0.269,总有效率为80.60%,与西替利嗪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索非那定组和西替利嗪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2组分别有25例(17.6%)和24例(16.9%)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的表现相似,主要为困倦和口干。2组用药后的心电图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用药后的QT间期(QTc)与用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索非那定为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5.
Reiter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男,35岁。主诉龟头反复糜烂6年满,关节疼痛2年半,全身皮疹4个月。1996年7月,患者因尿道流脓就诊于外地某医院,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淋球菌,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共15d后痊愈。此后不久,无明显诱因,龟头部出现红斑、糜烂,当地医院诊断为“龟头炎”,给予“抗生素”口服和外用可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至今。约在2年前,患者出现颈部和右腕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6.
特应性皮炎作为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多次、小剂量接触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针对病因治疗是改变过敏性疾病进程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但由于对治疗方法认识的不足及缺乏大样本临床数据的肯定,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仍有争议,较为接受的是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近几年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新的给药途径如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和经皮免疫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方案(快速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集群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治疗特应性皮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建立在食物过敏基础上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27.
正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表现为红斑或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剥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2])。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WHO发布关于银屑病全球发病率的报告~([3]),其中成人患病率0.51%~11.43%,儿童0~1.37%,引起了公众对银屑病的广泛关注。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国外低,1984年全国大规模调查总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估2016-2020年国内外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的质量,为中国银屑病临床研究标准化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球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三个临床试验登记平台中提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注册登记的银屑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对试验的规范性、方法学设计、研究终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国内外分别有123和314个临床试验信息,国内研究采用随机分配比例高于国外(91.9%比77.4%),而国内有49.6%试验<100人,这个比例稍高于国外(43.9%)。试验设计方面,国内外均常选择平行对照方法;国外有32.2%试验采取四盲设计,国内44.7%临床试验是双盲法。国外和国内各有28.0%和19.5%试验选择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做研究终点评价指标。结论:我国临床试验的质量已有很大程度提高,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应注重中国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中国临床试验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18岁,学生,未婚。主诉全身性红斑伴眼结膜发红,尿痛一月余。一月前因两眼结膜发红,尿痛,在当地医院诊治查尿蛋白( ),诊断为眼结膜火合并尿路感染”。予以青霉素,氟哌酸、病毒灵等治疗十天,症状稍好转,但继而膝、踝及腰椎关节出  相似文献   
30.
阿维A治疗重症银屑病和毛发红糠疹2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类药物可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有抗炎作用临床上常用下治疗角化异常性皮肤痫,如银眉病和毛发红糠疹等。2002年7月—2004年3月我所采用阿维A治疗15例重症银屑病、5例毛发红糠疹患者,现将临床疗效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