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男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状态与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男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其中乙肝肝硬化72例,丙肝肝硬化12例;肝功能A级32例,B级42例,C级10例;同时收集男性健康体检人群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孕酮(PROG)、睾酮(TSTO)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O_4)等性激素水平的测定,观察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性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分析肝功能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_2、FSH和PRL水平逐渐升高,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STO和DHEA-SO_4降低,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LH和PROG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E_2、FSH、PRL、TSTO、DHEA-S_O4变化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之一,其水平是反应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2.
胡宜莲  车明  杨小强  孟晓玲 《当代医学》2010,16(23):489-490
本文旨在分析26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的双介入治疗,并实施严密的护理观察,预防及及时治疗介入术后并发症。全部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果表明护理工作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不可缺的部分,积极认真地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除了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及强烈的责任心之外,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更是重中之重,不可缺乏之要素。  相似文献   
23.
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强 《医学信息》2007,20(5):850-851
目的观察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方法95例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94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观察输注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输注后1h和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95例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后1h计数12.57±4.99×109/L,24h计数28.18±11.33×109/L。结论94例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后1h计数12.32±5.01×109/L,24h计数29.38±13.34×109/L。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4.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了解和掌握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抗感染药物的供应管理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以抗感染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DDD)和抗感染药物的费用消耗为指标,对9年来我院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脂联素、TNF-α与冠心病(CHD)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将CHD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并发NAFLD分为两组,CHD并发NAFLD组65例和单纯CHD85例。通过检测各组血清APN、TNF-α的含量,推测其与CHD并发NAFLD的联系。结果:并发NAFLD组65例患者中APN明显低于单纯CHD组(P<0.05),TNF-α则高于单纯CHD组(P<0.05)。结论:APN,TNF-α水平测定对预测CHD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造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但现阶段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仍然无法根治。HBV研究模型对推动HBV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模型,HBV生物学以及HBV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未明了,制约了抗HBV新药研发。近年来,HBV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发现以及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推动了HBV研究模型的发展。本文分别从病毒来源、细胞和动物感染模型等角度对HBV研究模型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支气管哮喘是各年龄段较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现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也在发生着变化。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家庭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1,2] 免疫学研究也发现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8.
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会造成ABO血型定型困难,作者于2010年发现IgM抗-P1引起ABO血型定型困难1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献血者,男,38岁,身体健康,无输血及血液制品史。2007年第1次献血,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为B型;2010年第2次献血,ABO血型正定为B型,反定Ac、Bc、Oc均凝集。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累积每日约定剂量(DDD)为单位统计1994年以来我院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各类抗感染药物年度累积DDD总量,各类药物的构成比以及各年度累积DDD与1994年累积DDD定比值.结果:1 994年后抗感染药物总的用量呈大幅度下降,而后虽有所回升,但至2002年仍远低于1994年的水平;9年来临床使用量最大的前5类抗生素,为青霉素类、第1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其中1 994年排序第5的3代头孢菌素2002年升至第1位,而原排序第2的1代头孢菌素则降至第5位.与1 994年相比,使用量升高幅度最大的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和多肽类.结论:抗感染药物使用量没有逐年增多提示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控制措施积极有效;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量的逐渐增加和青霉素类药物使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提示我院临床在这两类药物的使用中不合理应用的比例可能较大;同时应努力避免碳青霉烯类和多肽类两类药物使用量的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30.
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病原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通过计算各类抗生素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累积每日约定计量 (defineddailydoses,DDD)及费用消耗 ,对 5年来本院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量的变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耐药率变化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本院烧伤病区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等价格较低的抗生素 ,含酶抑制剂类复合抗生素的用量与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负相关 ,第 1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耐药率之间的 7个相关系数均为负值 ,第 3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对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结论 累积消耗DDD是反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第 1代和第 3代头孢菌素用量的变化可能对金葡菌的耐药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