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临床发病率、分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8岁,89例行CT平扫,5例增强扫描.均采用脑窗及骨窗观察.结果:总人群发病率3.0‰,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9.9‰.男女比例1∶2.6.双侧对称性顶骨凹陷症75例,非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6例,单侧顶骨凹陷症3例.CT表现为顶骨外板凹陷、板障变薄、内板完整,头皮软组织正常.结论:CT对颅骨骨质异常敏感,结合临床,能明显提高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75岁,中位年龄26岁,9例行颈部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颈部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颈部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共检出受累淋巴结127枚,以Ⅱ~Ⅴ区为主.受累淋巴结长径0.5~3.6 cm,平均1.3 cm.CT平扫示受累淋巴结密度均匀者108枚,不均匀者8枚,CT增强扫描示受累淋巴结均匀强化79枚,不均匀强化27枚,110枚受累淋巴结边缘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相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分型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至2012年9月间诊治的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对照分析CT表现与病理分型。结果 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4例典型类癌、4例不典型类癌、10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4例小细胞肺癌。其中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岁;中央型14例、周围型18例;肿瘤平均直径(32.145±13.335)mm,分叶征12例(37.5%),密度均匀23例(71.9%),增强扫描CT值增高(41.594±18.641)HU;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0例。结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与其病理特性相对应,典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肺癌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确诊最终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65.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256层CT全颈部灌注成像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256层CT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5例患者行全颈部CT灌注成像,其中鼻咽癌1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65枚,同时取颈部正常肌肉组(65枚淋巴结);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颈部有未转移淋巴结55枚。记录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颈部正常肌肉的灌注参数值[灌注(P)、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并比较各灌注参数值在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肌肉间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正常肌肉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P值中位数分别为32.54HU、8.04HU和20.92HU,PEI均数分别为36.14HU、14.74HU和35.95HU,TTP值均数分别为36.35s、53.05s、48.65s,BV值中位数分别为31.17ml/100g、8.28ml/100g和18.98ml/100g。转移淋巴结P值、PEI值与BV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TTP值小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间P值、PEI值、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TTP值小于未转移淋巴结(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