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rus,HIV)进入宿主细胞时,除结合CD4分子外,同时结合辅助受体,其中CCR5(CC-chemkine receptor)和CXCR4(CXC-chemkine receptor)最重要.结合CCR5,称为R5病毒株;结合CXCR4,称为X4病毒株[1].目前还没有关于(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性与辅助受体利用关系的动态学研究.本研究对76例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的HIV-1 Env基因V3环进行动态分析,作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程度,为制订部队医务人员艾滋病教育和训练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于1999年5~6月用试卷考核的方法对部队47个医疗单位的87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 (1)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如HIV/AIDS的名称、三种传播途径等掌握较好,回答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2)对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知识如HIV的抵抗力,窗口期、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掌握稍差,回答的正确率是60%~70%。(3)艾滋病检测和职业性防护知识严重缺乏,只有少数人约30%~40%能够正确回答。(4)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职务对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的医院类别和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对某些问题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别(P<0.005)。结论 经过近二年的宣传和学习,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增加宣传的范围和深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今后军队艾滋病宣传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中国人HIV辅助受体CCR5基因变异的频率和类型,观察CCR5基因变异HIV感染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6例河北籍HIV感染者和部分配偶、子女的共14份血液标本,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mRNA,用RT-PCR方法对CCR5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对其中1例纯合的CCR5缺失缺陷型感染者的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 在所检测的14份样品中,发现1例纯合的CCR5基因缺失缺陷型。对该片段的序列测定表明,其缺失片段为60个碱基,与国外报道的32个碱基缺失有28个碱基重叠。结论 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纯合的辅助受体CCR5基因缺失缺陷型,对这种基因变异与HIV感染和发病关系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4.
HIV耐药性的产生是抗病毒治疗的瓶颈,而耐药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HIV基因组中部分密码子位点发生突变所致。随着HIV耐药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导致HIV耐药的突变位点也逐渐明晰化,尤其是针对高效抗病毒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明确HIV耐药突变位点单独存在或与其他位点联合作用下对病毒抑制剂的影响,将使得抗病毒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中国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应用的效果和收益.方法 (1)收集103 133份一般人群(临床就诊病例、献血员、新兵)标本、1276份HIV感染高危人群(吸毒人群、HIV感染者的配偶)标本、2323份生化和免疫指标异常的标本,用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进行检测.(2)对2002-2008年武警总医院90 289人次临床病例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个省级确认中心实验室过去3~5年确认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筛查试验的收益在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高危人群筛查阳性者中HIV抗体真阳性的比例约为50%,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主要针对一般人群的确认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中真阳性的比例为19.58%,显著低于主要针对高危人群的确认实验室.(2)2002-2008年临床HIV抗体检测,首次筛查阳性的真阳性率由3.7%上升到16.0%,同时,复检效率由92.6%下降为61.5%.(3)常见的生化和免疫异常未增加HIV抗体检测的非特异反应.结论 HIV抗体筛查阳性预示HIV感染的意义在不同人群有显著差别,高危人群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随着近年来HIV抗体检测试剂质量的改进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HIV抗体首次筛查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而复检的效率显著下降.应考虑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96.
97.
李敬云 《传染病信息》2019,32(6):490-495
近年来,全球HIV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高收入国家呈稳定或下降趋势,而在广大中低收入国家仍呈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全球将有3300万人终生接受抗病毒治疗,极易出现治疗疲劳,保持良好的依从性是现实的挑战,存在由于漏服药物致使耐药毒株出现和流行的巨大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耐药,应做到:①加强病毒载量监测以预防耐药发生,及时发现病毒反弹,在多个耐药突变出现前改善依从性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耐药突变积累。②改进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建立简便的即时检测方法,最好与病毒载量即时检测试剂联合应用。③加强对耐药毒株流行的监测,做好治疗前耐药、获得性耐药和耐药早期预警监测。④研究新型防治策略的耐药问题,包括暴露前后预防和急性期治疗的耐药发生规律。⑤建立可有效减少耐药的新型防治模式,优化治疗服务,确保药物供应不中断,最大限度保持治疗减少脱失,有效评估、促进和保持依从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离培养体外稳定传代的原代HIV-1耐药毒株,观察失去药物压力下,耐药毒株的体外生长以及主要耐药突变的演化趋势.方法 采集15例服用拉米夫定+司他夫定+萘韦拉平(3TC+D4T+NVP)的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从中分离原代HIV-1毒株;RT-PCR扩增耐药毒株历代培养上清的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在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数据库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有8例,均成功分离出稳定传代的原代毒株,其中2株为耐药毒株,所携带的主要耐药突变分别是K103N/K238T和M184V/K103N/Y181C/H221Y,分别对NVP和3TC/NVP高度耐药;无药物压力的体外培养过程中,M184V、K103N、Y181C和H221Y等耐药突变可以稳定传代,但是K238T发生了回复突变.结论 分离出2株稳定传代的HIV-1耐药毒株,无药物压力情况下,携带K103N突变的毒株具有较好的复制适应性,可稳定传代;携带M184V和K103N/Y181C/H221Y的毒株也能够稳定复制;本研究中发现K238T耐药突变在失去药物的条件下稳定性差,提示该位点易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获得广西首例HIV-1 G亚型毒株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来源。方法采集1例广西HIV感染者血浆,提取病毒RNA,利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分两段扩增病毒近似全长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MEGA软件对全长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获得了8800 bp长度的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HV-1 G亚型参考株成簇,Bootstrap值为99%,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流行的HIV-1 G亚型毒株进行亲缘分析,该毒株与喀麦隆流行毒株的关系最近。结论在广西发现了首例HIV-1 G亚型感染者,推测该毒株是由境外传入的,应对广西地区流行的HIV-1毒株的来源和变异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00.
云南省2008-2009年HIV-1病毒株亚型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省目前HIV-1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其地区和人群分布。方法 收集2008-2009年云南省15个地市788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血浆标本和背景信息,采用RT-PCR法分别扩增HIV-1 gag、pol全长基因(1584 bp和3147 bp)及env基因的C2V3片段(558 bp),序列编辑后用Genotyping及Mega 5.03软件工具确定病毒基因型,分析HIV-1株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788例标本获得1728条HIV-1基因序列,其中全长gag基因序列599条、全长pol基因序列564条、env基因C2V3区序列525条,确定617例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CRF08 BC(50.2%)、CRF01 AE(25.0%)、未知重组(10.2%)、CRF07_BC(9.2%)、C亚型(2.9%)和B(B'')亚型(2.4%)。HIV-1株在云南省具有地域分布特征,可分为以临沧和昆明为代表的CRF08_BC为主的地区,以德宏和西双版纳为代表的CRF08_BC与CRF01 _AE构成比相近的地区;未知重组型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中所占比例(17.0%)显著高于汉族(6.7%);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和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的CRF08 BC亚型均占总数的50.0%以上,但前者CRF01_AE的构成比占约30.0%,后者未知重组型和CRF07 BC的比例分别达到约15。0%。未知重组病毒株呈现两种重组模式,分别为B(B'')/C重组和以CRF01 AE为母株嵌入B(B'')和/或C片段重组,并以前者为主(74.6%)。结论 云南省HIV-1株组成复杂,具有显著的地域、民族和传播途径相关的特征,并出现新型重组病毒株,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