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和流行病学方法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Ⅱ型灭活疫苗在HFRS高发疫区人群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和免疫效果.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5%,加强接种后14天抗体阳性率达到1OO%,GMT分别为3.2和17.05;加强免疫后一年接种组无一病例发生,而未接种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101.2/10万,疫苗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12.
13.
鲁东南是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重疫区,自1975年经临床和病理学首次证实存在本病后,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迄至1993年12月累计发病11970例,病死161例,平均病死率为1.35%。为查清该地区HFR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现将19年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流行概况:首例HFRS病人发生于1975年12月,1975~1979年每年发病几例至数十例;1980年后发病急骤增加,1980年发病157例,超过历年发病总和;1983年后发病数成倍上升,1988年发病高达1705例,发病率为189.44/10万,平均病死率为1.35%;历年发病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HFR甲基化水平与晚期食管癌对紫杉醇化疗的关系。方法 10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以紫杉醇方案化疗,最终92例患者按要求完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检测CHFR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CHFR基因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呈高频率的甲基化,其甲基化频率为21.7%。甲基化的患者缓解率高于非甲基化的患者(70.0%/41.7%),甲基化的患者无病进展时间长于非甲基化患者(6.3个月/5.7个月)。ECOG评分亦会影响无病进展时间。其他临床因素与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HFR甲基化水平可能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对紫杉醇化疗疗效和无病进展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铂方案二线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一线化疗后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进行二线治疗,化疗方案:顺铂25mg/m^2d1,奈达铂25mg/m^2d2,3,氟尿嘧啶0.35g/m^2civ d1~7,3周重复。[结果 ]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11例,有效率(RR)为36.7%,疾病控制率(DCR)为63.3%,中位达进展时间(TTP)为4.3个月(95%CI:1.1~10.5),中位生存时间(MST)为8.9个月(95%CI:2.1~15.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3.3%,Ⅲ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6.7%。[结论]双铂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自体刃厚皮移植治疗皮肤溃疡合并鱼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病是一种以皮肤干燥、粗糙、伴片状鱼鳞样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收治1例右足背溃疡伴感染且合并鱼鳞病的女性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自体刃厚皮移 植等治疗,创面最终愈合。随访8个月,植皮区除遗留少量疤痕外无新发感染及溃疡。虽然鱼鳞病患者皮肤健康状况 较差,但鱼鳞病累积的区域仍可作为植皮术的供体或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 d后肿胀治疗效果、7 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椎体破坏严重可出现畸形、寒性脓肿形成、脊髓受压。早期的手术治疗能够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彻底清除病灶,解除压迫,我院收治1例腰椎结核,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3岁,反复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年,复发加重1+月入院,患者2年前搬抬重物时出现腰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及外院,给予对症支持未见缓解,1月前症状加重,酸痛不止,影响睡眠,无咳嗽、低热、盗汗、胸痛出现,无鞍区感觉障碍,二便正常。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5公斤。CT  相似文献   
19.
吴肸乐  李冉  李世伟  张丽花  韩立峰    王涛  王少峡  吴红华 《中草药》2022,53(23):7331-7338
目的 对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Griess法评价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缬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tinnevellin-8-O-β-D-glucopyranoside(1)、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R,3S)-肥牛木素(3)、左旋橄榄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6)、松脂素(7)、8-羟基松脂素(8)、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S)-橙皮苷(11)和香蜂草苷(12)。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91112在不影响BV-2的细胞活力前提下,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神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