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血清杀菌试验(S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种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的差异。方法采用SBA钡fJ定75名未免疫健康成年人(40~70岁)血清、143名3—8月龄婴儿及194名3—5岁儿童NmA和C群结合疫苗或A+C群多糖疫苗免疫前后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然后用ELISA测定相应血清的Nm特异性lgG含量,并利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两种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未免疫健康成年人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lgG含量之问的相关性较高(r-O.814 33,P<0.001);3~8月龄婴儿和3—5岁儿童接种结合/多糖疫苗前,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差(3.8月龄:r=O.140 64,P>0.100/r=O.2899,P<0.05;3—5岁:r=0.54040.P<0.0S/r=0.94 36,P<0.05),接种l剂结合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lgG含量之问的相关性较好(r=O.80938,P结论健康成年人血清和结合疫苗免疫后的婴幼儿血清中特异性C群NmlgG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清杀菌抗体水平,ELISA方法可以替代SBA。但ELISA检测方法不适用于3—8月龄婴儿多糖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我国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主要黏附蛋白(Neisseria adhesion A,NadA)编码基因nadA的多态性特征,以期研究我国主要流行Nm菌株NadA蛋白的流行病学意义及NadA蛋白作为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候选蛋白研发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1963-2012年间不同血清群代表性Nm菌株230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i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PCR、斑点杂交、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Nm菌株基因型特征、nadA基因分布的多态性及其基因序列特征,利用BioEdit、Mega 4.0等软件对nad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我国230株不同血清群的Nm菌株中,nadA+菌株55株,仅存在于ST-5 complex(序列群)的A群和ST-11 complex 的W135群Nm菌株中,B、C及其他血清群Nm菌株nadA-。nadA+菌株基因型以variant 3(V3)型为主(54/55),包括5种亚型(NadA V3.1~3.5),同源性高达99%以上。 结论 我国Nm菌株中,仅ST-5 complex的A群和ST-11 complex的W135群菌株存在NadA黏附蛋白,型别以variant 3型为主。B群菌株不含有NadA蛋白,variant 3型NadA蛋白不适合作为我国B群Nm(B meningococci,MenB)蛋白疫苗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我国环境水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菌株的序列分型特征,并初步建立我国军团菌序列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序列分型(SBT)方法,对我国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8年间环境水中分离的82株Lp1菌株进行分型,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型,并采用BioNumerics 5.1软件对2种方法的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 82株Lp1菌株分为22种序列(ST)型,其中17种ST型是新序列型,新发现1个等位基因;ST-1型为主要的序列型,在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该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46.3% (38/82);ST-1、ST-150、ST-154、ST-159、ST-160和ST-630出现于2个以上的分离地点,5个分离位点(B4、B5、B6、S3和S8)发现2种以上ST型;通过聚类分析,15种ST型被分为3个序列群(ST-1序列群、ST-154序列群和ST-149序列群),其余7种ST型没有序列群归类。采用PFGE分型方法,这些菌株可被分为46种带型。SBT和PFGE两种方法结合可将82株菌株分为54种分子型别。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我国环境水中Lp1菌株具有独特的SBT分布;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军团菌序列分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掌握中国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探讨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敏感性变化与penA基因及PBP2蛋白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C肉汤稀释法和E-test药敏纸条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并对pe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penA以及PBP2蛋白与菌株的青霉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结果通过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出4株对青霉素中介敏感菌株,未发现对青霉素耐药菌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变化情况与penA及PBP2蛋白的多态性无明显关系,所检测菌株的PBP2高度保守。结论应该继续对流脑菌的青霉素敏感性变化情况开展基因水平监测,及时发现高耐药性菌株,防止耐药菌株克隆在人群间扩散。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脑膜炎奈瑟菌(Nm)、肺炎链球菌(Spn)、流感嗜血杆菌(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状况。 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m、Spn、Hi。 结果 Nm、Spn、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率均较高,分别为37.62%(193/513)、70.37%(361/513)和77.58%(398/513)。 Nm的携带以B群、X群为主,以16 ~ 20岁组携带率最高,其次为6 ~ 10岁组。 Spn以19B/F、18B/C、5和6A/B为主要血清群/型,Spn、Hi的携带率均以6 ~ 10岁组最高。 同时携带2种或3种病原体的现象比较普遍。 Hi对Spn的携带具有协同效应。 结论 新疆地区Nm、Sp、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比例较高,存在发病的高风险,在重点地区要加强细菌性脑膜炎疫情的防控,防止疾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中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19F血清型菌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来自全国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性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网络实验室的57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进行ST序列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处理分型数据并进行ST型聚类分析。结果 3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共分为6个ST型,其中ST320型29株,占82.9%,为优势基因型。其他6株分别为ST876(2株,5.7%)、ST4560(1株,2.9%)、ST9230(1株,2.9%)、ST7759(1株,2.9%)和ST6429(1株,2.9%)。2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F血清型菌株包括7个ST型,其中ST271型14株,占64%,为优势基因型。其余8株分别为ST236(1株,4.5%)、ST320(2株,9.1%)、ST1937(2株,9.1%)、ST6993(1株,4.5%)、ST9236(1株,4.5%)和ST9240(1株,4.5%)。结论 我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320型,19F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271型,ST320型为19A和19F菌株共有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7.
军团菌病(Legionellosis)是由军团菌(Legionella)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1-2].有超过20个血清型的军团菌可以引起人类疾病[3].目前军团菌检测方法主要是培养检测法[4]和针对嗜肺军团菌检测的PCR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9岁;原籍湖北省秭归县人,就读于宜昌市白沙小学.2007年11月1日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11月2日非喷射性呕吐一次,11月3日上午再次呕吐;自服阿莫西林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29.
军团菌KatB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军团菌KatB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嗜肺军团菌核苷酸序列合成军团菌毒力基因KatB的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 对2005-2007年天津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分离的嗜肺军团菌、杜氏军团菌、博氏军团菌、长滩军团菌等菌株进行了军团菌毒力基因KaLB的检测.结果 显示,本室分离的16株致病军团菌中有9株嗜肺军团菌和1株杜氏军团菌扩增出了2.7 kb的KatB基因片段,其余菌株未扩增出该基因片段.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军团菌毒力基因KatB的PCR检测方法 ,为军团菌的毒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湖北省随州市健康人群嗜血杆菌的带菌率和抗生素敏感性。方法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采集湖北省随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并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对流感嗜血杆菌(Hi)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鉴定。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1年和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Hi、溶血嗜血杆菌(Hh)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90%、4.76%、2.86%和14.76%、13.81%、3.33%。 Hi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克肟、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35.71%、57.14%、83.93%、83.93%、87.50%、96.43%、96.43%,Hh的敏感率为41.03%、56.41%、94.87%、94.87%、76.92%、97.44%、92.31%,Hp 的敏感率为53.85%、76.92%、84.62%、100%、76.92%、53.85%、76.92%。 仅Hi和Hp对美罗培南(P=0.015)和环丙沙星(P<0.001)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 与2011年相比,2016年Hi对氨苄西林(P=0.025)、头孢克洛(P=0.044)、头孢克肟(P=0.027)和阿奇霉素(P=0.003)敏感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h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P=0.045)和阿奇霉素(P=0.013)敏感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对7种抗生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嗜血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随着时间推移,嗜血杆菌对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