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广西合浦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87—2005年广西合浦县鼠疫监测及专题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蚤12010匹,隶属3科6属7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8.5230%,平均蚤指数为0.8093,印鼠客蚤指数为0.580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36。结论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和人蚤是广西合浦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黄胸鼠体共有6种寄生蚤,年平均鼠密度为4.09%,平均染蚤率为43.13%,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1.0982。结论摸清了合浦县黄胸鼠厦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表明合浦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3.
一起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 ,危害极其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我国引起流行的流脑菌株90 %以上是A群[1]。80年代我国A群脑膜炎多糖菌苗推广使用以来 ,流脑得到有效控制 ,1985~2000年的资料显示 ,流脑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2]。近年来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病例在我国时有出现 ,但引起暴发或流行的报告在国内罕见。2002年1~3月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良塘乡发生了一起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局部暴发 ,现报告如下。1疫情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应用IHA、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以便更好地制订鼠疫监测的方法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广西鼠疫监测点隆林、西林县的犬血清使用IHA及ELISA两种试验方法,并进行一致性研究,评价IHA与ELISA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IHA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0,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4%(12/273);IHA与ELISA之间的一致性为95.6%,其Kappa值等于0,呈轻度一致.结论 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特异、操作简便是传统的鼠疫监测手段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与间接血凝试验有轻度一致性,适宜在鼠疫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鼠疫指示动物犬类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2006年作者在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犬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Kappa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 1 994~ 2 0 0 1年近 8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 )伤寒流行进行分析 ,对这期间的分离株进行 1 6S核糖体(rRNA)基因多态性、噬菌体裂解分型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①资料来源于广西历年伤寒疫情报告数据及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菌株来源 ,主要为全州、灵川、宜州、隆林、桂林、平乐、富川等 1 6个县、市 1 994年以来上送及现场分离并经鉴定的有年代、地区代表性的伤寒菌株 ,共2 76株。③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概况 ;用Vi噬菌体分型技术分析 1 994~ 2 0 0 0年广西有代表性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隆林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5 783只,隶属3科6属6种,印鼠客蚤占种群的79.25%,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99%,平均蚤指数为0.980,印鼠客蚤指数为0.780,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5。月均染蚤率与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型,而蚤指数的季节消长呈2个峰期,分别是3月和7月。结论根据隆林县鼠疫寄生蚤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印鼠客蚤是该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广西炭疽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炭疽病例每年均有发生。人间炭疽流行常继发于畜间炭疽流行,以局部暴发为主,流行类型属农业型,分布广泛。流行无明显的周期性,发病率在O.0015/10万-0.22/10万之间。受害者主要是农民,大多数都是由于剖食病死家畜而感染,以皮肤型炭疽最为多见。结论认真做好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不剖杀、不分食、不出售病死家畜,并妥善处理好病死家畜尸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