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60篇
  4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62.
徐萍梅 《当代医学》2013,(31):151-15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加中药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9例,统计患者治疗前鼻黏膜颜色以及各鼻道开放程度,治疗后再次统计鼻黏膜颜色、鼻道开放程度以及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鼻黏膜苍白水肿者51例;有58例患者严重鼻塞且看不到中鼻甲,治疗后无鼻黏膜苍白水肿者,所有患者黏膜正常,58例患者鼻道开放。结论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加中药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秀脓散加味治疗卵巢囊肿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主要是对韭菜籽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韭菜籽中水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韭菜籽的化学成分奠定基础,亦为韭菜籽的深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先以水为溶剂。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大孔树脂柱洗脱分离,再对不同浓度洗脱液进行系统预试,以初步确定其所含的大类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系统预试结果,采取薄层色谱法,对该部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醇洗脱液中含皂苷、生物碱、强心苷;50%醇洗脱液中含皂苷、生物碱、强心苷;70%醇洗脱液中含糖、生物碱、香豆素、强心苷,该部分的薄层色谱显示明显的四个斑点;90%醇洗脱液中含糖、香豆素、强心苷。  相似文献   
65.
南昌地区2 889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为主要区域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5年间行结肠镜检查确诊的大肠息肉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5年来共行结肠镜检21853例.确诊的大肠息肉共2889例,大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13.2%,平均发病年龄为46.6±16.5岁男女比例为1.8: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女性(47.1±17.5与45.5±14.5,P〈0.05)。直肠是大肠息肉的最常见部位.占41%,然后为乙状结肠27.7%,左半结肠息肉多于右半结肠息肉(35.8%与23.1%,P〈0.05)。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67%)。幼年型息肉患者平均年龄最小(12.0~4.8岁,P〈O.05).腺瘤型息肉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大(52.0±14.0岁,P〈0.05),结肠息肉病占息肉患者的1.2%,伴癌发生的息肉占6.1%。比较15年来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近年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结论:大肠息肉是大肠的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息肉的最常见发生部位;少儿主要是潴留型息肉、幼年型息肉,成年主要是腺瘤型息肉.近年来南昌地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  相似文献   
6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grafted carbon nanotube (dendrimer-CNT) mediated entrance of anti-survivin oligonucleotide into MCF-7 cell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MCF-7 cells. Methods: Antisense survivin oligonucleotide was anchored onto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grafted carbon nanotubes to form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and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Zeta potential, AFM, TEM, and 1%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es were added into the medium and incubated with MCF-7 cells.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asODN and dendrimer-CNT-asODN on the growth of MCF-7 cells. T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within MCF-7 cells. Results: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es was proved by TEM, AFM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EM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were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endosome, and lysosome within MCF-7 cells. When dendrimer-CNT-asODN (1.0 μmol/L) and asODN (1.0 μmol/L) were used for 120 h incubation,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MCF-7 cells were (28.22±3.5)% for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group, (9.23±0.56)% for only asODN group, and (3.44±0.25)% for dendrimer-CNT group.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at 3.0 μmol/L inhibited MCF-7 cells by (30.30±10.62)%,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in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Dendrimer-CNT nanoparticles may serve as a gene delivery vec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which can bring foreign gene into cancer cells, inhibiti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arkedly enhancing the cancer therapy effects.  相似文献   
67.
2006-2007年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珠  徐萍 《天津药学》2008,20(2):44-47
目的:了解本院2006-2007年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用Excel统计分析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数据.结果:钙通道阻滞剂和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者DDDs之和占全部抗高血压药60%左右,购药金额占75%以上.硝苯地平、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在两年中DDDs排序均居前3位.结论:本院高血压药用药情况稳定,以钙通道阻滞剂和AngⅡ为主.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现状与趋势。方法通过对我院2003年~2005年中药注射剂购药金额、生产厂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信息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购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一类有发展潜力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69.
目的:麻醉药物对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药动学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分别对12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后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研究和评价,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测定血中利多卡因浓度,3P97程序进行药动学参数线性拟合,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注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为(8.4±0.6)min和(9.0±0.6)min(P〉0.05),血药峰值分别为(2.16±0.25)mg·L^-1和(2.02±0.20)mg·L^-1(P〉0.05),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19.3±4.4)h^-1和(19.4±4.8)h^-1(P〉0.05),消徐半衰期分别为(3.3±1.7)h和(2.6±0.6)h(P〉0.05)。结论:麻醉药物对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药动学无显著影响,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0.
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试验组:72例活动性RA患者,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2~3次,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0名,其中10名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各1次。试验组根据首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滤出液的颜色分为试验1组:血浆滤出液呈墨绿色;试验2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和黄绿色。应用电喷雾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试验组血浆滤出液中与绿色物质相关的成分(结论表明绿色相关成分为铜的化合物)。应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两试验组铜含量与疾病活动指数的关系。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滤出液的颜色。结果①试验组首次血浆滤出液铜、血清铜含量分别为(3.61±1.12)mg/L,(2.46±0.7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0.21)mg/L,(0.72±0.19)mg/L](P<0.01)。试验1组疾病活动指数、铜含量分别为39±8,(3.9±0.9)mg/L,明显高于试验2组[26±6,(2.6±0.4)mg/L](P<0.01)。②试验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对照组血浆滤出液呈黄色。③血浆滤出液中绿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结论体内微量元素铜的升高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