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18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125篇
  2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INS-1细胞的内质网应激(ERS)及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小鼠INS-1细胞按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4组:对照组(A组,完全培养基)、高糖组(B组,30mmol/L糖培养基)、高糖+100nmol/L艾塞那肽组(C组)、高糖+100nmol/L艾塞那肽+JNK激动剂组(D组)。每天换液前观察各组细胞生存状态,培养7天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Bip、CHOP、P-SAPK/JNK、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培养至第4天B组细胞出现死亡,培养至第6、7天B组及D组细胞出现大量死亡;与A组比较,B组和D组的活性(A值)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高糖刺激后导致内质网应激上调Bip、CHOP、P-SAPK/JNK、caspase-3的表达量(P<0.05);与B组比较,C组艾塞那肽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下调Bip、CHOP、P-SAPK/JNK、caspase-3表达量(P<0.05);与C组比较,D组JNK激动剂促进JNK信号通路上调P-SAPK/JNK、caspase-3表达量(P<0.05)。结论 艾塞那肽可以缓解或阻断高糖刺激诱发的INS-1细胞内质网应激(ERS),抑制JN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000)、英国狼疮评估组指数2004(revised british Isles lupus assessment group index 2004,BILAG-2004)、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测定(systemic lupus activity measure-revised,SLAM-R)三种评分系统评估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规范化用量。  方法  收集51例初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SLEDAI-2000、BILAG-2004、SLAM-R三种评分系统判断狼疮的活动度。进行三种评分和泼尼松用量(或转换后等同的泼尼松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三种评分系统均与泼尼松的累计剂量和每日剂量成正相关,其中BILAG-2004评分与泼尼松用量的相关性最好(r=0.827,P<0.001),SLAM-R评分与泼尼松用量的相关系数最低(r=0.512,P<0.001),SLEDAI-2000评分与泼尼松用量相关系数(r=0.584,P<0.001)。泼尼松的不同用法与不同的器官/系统受累有关。  结论  三种评分系统均可为临床上泼尼松用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但BILAG-2004评估系统更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内隐群体认同现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高职生群体中存在的社会认同威胁效应。方法:采用内隐联结测验技术对107名高职生内隐群体认同现状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从内隐群体认同的内隐自我分类和内隐群体自尊两个纬度进行测量。结果:高职生内隐群体认同的两个纬度出现分离。表现为在内隐自我分类上效应显著(t=9.249,P0.001),而在内隐群体自尊上负效应显著(t=-9.089,P0.001)。结论:在内隐层面,高职学生倾向于将自我与高职群体进行联结,但同时对高职群体态度消极,出现社会认同威胁效应。面对内隐社会认同威胁,高职生采用的主要策略为继续留在该群体,但保持对该群体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26.
四川省于2015年以县为单位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其中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四川省、县两级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提出今后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及实验室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动态图和眼底立体像获得的视盘及周边神经纤维层(RNFL)形态的参数,评价两者的一致性,并探讨利用动态图对HRT结果进行定性判断的可能性.方法 比较同时接受HRT和眼底立体像检查患者的HRT动态图和立体像所测盘沿宽度、视盘宽度、两者发现上下方盘沿小于鼻侧盘沿、RNFL存在缺损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分析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比伐卢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某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其中术中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43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功能、B型脑钠肽(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6±3.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2.6±3.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40.9±4.2)mm;而术后3 d时上述指标分别为(59.7±5.2)%、(42.3±3.9)mm和(33.5±4.1)mm。对照组术前LVEF、LVEDD和LVESD分别为(48.3±3.6)%、(53.1±3.7)mm和(40.9±4.0)mm;而术后3 d分别为(53.4±4.6)%、(47.6±3.7)mm和(37.0±3.4)mm。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试验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在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10月期间102例临床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全部应用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扫查,观察二维超声上胸膜增厚的形态,评价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及常规CT平扫对于胸膜钙化灶的检出有无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69例普通二维超声显示胸膜增厚,46例伴有钙化,并出现闪烁伪像,28例二维超声显示胸腔积液内有中等回声或中等偏强回声,但仍出现闪烁伪像;其余5例二维超声显示胸腔积液无闪烁伪像。二维超声共检出胸膜钙化20例(19.6%),CT共检出钙化30例(29.4%),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共检出钙化48例(47.1%)。对于钙化灶的检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显著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优于二维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可以更好地显示胸膜病变的内部特征,并可显著提高胸膜钙化的检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5例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例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18)ng/ml vs(0.34±0.10)ng/ml,P=0.0031];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一定程度相关性(r=0.73,P=0.018);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gG、补体、蛋白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升高,与狼疮活动呈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