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黄芪注射液是黄芪提取物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以及肝炎的治疗具有良好作用。围产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myopathy, PPCM)是发生于围产期、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心血管疾病[1]。 PPCM发生在孕产妇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孕产妇的健康,甚至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笔者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PPCM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一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采用16S rD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癌患者19例,采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IK3CA突变型(n=4)和PIK3CA野生型(n=15)之间肿瘤组织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差异。  结果  在门水平上,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栖热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占总群落的98%以上。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型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野生型。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生物特征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双歧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呈正相关。  结论  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患者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相似文献   
33.
高金梅  张敬伟 《山东医药》2011,51(27):82-8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ApoE基因的基因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观察组基因频率较高的血脂水平(TC、TG、HDL-C、LDL-C、ApoAl、ApoB)。结果观察组E3/E3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3/E3型及E3/E4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E2/E3型,LDL-C明显高于E2/E3型,P均〈0.05;E3/FA型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E3/E3型,P均〈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发病具有相关性,ApoE基因型中E3/E3型的肥胖者可能更易患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3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内异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许多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已被证实与内异症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FHIT和HIF-1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密切,FHIT和HIF-1α均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且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160例EH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1次/d,治疗l2周后监测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IVSd、LVPWTd、LVDd、LVMI)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有良好降压效果,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5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7.
张敬伟 《现代保健》2011,(19):21-22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5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癌(Hürthle cell carcinoma,HC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HCC和laTE合并发生的甲状腺双原发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72岁,患甲状腺肿块10余年,左甲状腺内可见11cm×8 cm×5.5 cm大小肿块,棕红色,中心区可见直径约4cm出血坏死灶;镜下诊断HCC,瘤细胞TG(+),CK19(-),calcitonin(-),Ki-67阳性细胞数>10%,bcl-2(-),EMA(+);右甲状腺内可见约1.5 cm×1 cm大小灰白钙化结节,镜下诊断PTC;瘤细胞CK19(+),TG(+),calcitonin(-),Kj-67阳性细胞数>15%,EMA(±),bcl-2(-).HCC向左颈部淋巴结转移(5/37枚);PTC向右颈部淋巴结转移(11/22枚).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存罕见,两种肿瘤成分可独立存在或融合在一起,显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不同的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可有相同/不同的转移途径.两肿瘤合并存在可能代表更具侵袭性.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miR-449a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放疗前后胰腺癌SW1990细胞系中miR-449a的表达变化,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将miR-449a mimics及miR-NC转染到SW1990细胞中,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处理后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使用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449a与Cyclin D1的靶向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yclin D1在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旁5 cm的正常胰腺组织的分布,基因敲除Cyclin D1验证其对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经放射处理后,miR-449a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过表达miR-449a增加了放射后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并使胰腺癌细胞克隆形成率也明显降低;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Cyclin D1是miR-449a的靶标;Cyclin D1蛋白在胰腺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染色率(70%,35/50)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0%,2/10),Cyclin D1增加了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miR-449a通过靶向干扰Cyclin D1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单药紫杉醇脂质体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紫杉醇脂质体60 mg/m2,静脉滴入,d1,每周1次,连用6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6.06%),PR 6例(18.18%),SD 19例(57.57%),PD 6例(18.18%),总有效率(CR+PR)为24.24%(8/33),中位生存期7.1个月,1年生存率30.3%(10/33).过敏反应、肌痛/关节痛及周围神经毒性仅3.03%(1/33).结论:单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毒副反应轻,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