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斑蝥为我国古代的昆虫抗癌药物,毒性较强,近年发现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对斑蝥的有 效成分斑蝥素进行结构改造,研制了斑蝥酸钠,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但仍有一定副作用。去除斑蝥 素的二甲基、人工全合成去甲斑蝥素,对小鼠,大鼠及家兔的外周白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在治疗原 发性肝癌、食管癌及慢性肝炎共266例患者中,副作用显著降低;72%患者的白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明 显升高。此外,对其它化疗抗癌药物所致的白细胞降低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去甲斑蝥素升高白细胞的 原因,实验室研究认为系由于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42.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非肝脏恶性肿瘤及正常人计255例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结果表明肝癌组、肝硬化组以及急性肝炎组的HA含量和阳性率分别为670.25±450.76μg/L和76.9%、725.46±542.30μg/L和92.5%、184.26±168.35μg/L和3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2±22.78μg/L(P<0.01);其中肝癌、肝硬化组的HA含量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结果又表明肝硬化患者中的HA阳性率(92.5%)明显高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的阳性率(62.5%),提示HA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还可作为预测肝硬化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3.
我们用制备几个肝癌细胞系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并证实与变异肝细胞有关的一些表面抗原。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方法对肝细胞瘤、正常组织和其他恶性肿瘤进行比较,部分地证实这些抗体对存在于肝细胞瘤上的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由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已经从清洁剂处理过的细胞中得到免疫沉淀。其分子量与 SDS 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法所得的结果接近.使人感到兴趣的是,有些抗体能识别来自肝活检和手术切除的人体肝癌组织存在的抗原决定簇。我们用~(131)I 标记抗体和核扫描在裸鼠中生长的人体肝癌实验中,表明了单克隆抗体是肿瘤定位的有潜在力的试剂.  相似文献   
44.
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外转移主要发生于肺,以性转移为首发症状者罕见。我们于1970~1976年发现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①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3~58岁。从转移灶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肝癌,平均病程1.8月(0.5~4月)。②转移灶:发生于颅骨4例,肱骨3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低发区PHC患者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510例PHC按照患者籍贯、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ABO血型进行分组,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肝癌低发区与高发区一样,合并HBV感染的PHC患者达80.74%,远多于无HB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肝癌史的PHC患者占40.00%,且合并HBV感染的PHC有家族肝癌史者远多于HBV阴性组(P<0.05)。2、低发区PHC中,有家族肝癌史的A型血者显著多于相应对照相(P<0.05)。结论我国肝癌低发区PHC发生的最重要外因亦为HBV感染,遗传易感性则是其内因;而有HBV感染或有家族肝癌史者是PHC的高危人群,且后者中的A型血者更为易患,对这一人群需加强监测,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肝癌(均指原发性)的早诊早治是肝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启东肝癌高发区在自然人群中进行了200多万人次的甲胎蛋白(AFP)普查,使Ⅰ期肝癌的发现率达到35.5%。其中肝癌手  相似文献   
47.
 卵巢内胚窦可以合成AFP,内胚窦癌患者血清中含有AFP,这一事实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启东市1972~2000年癌症发病登记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启东市1972~2000年癌症发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控制与肿瘤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启东癌症登记处发病登记报告资料计算发病率,用1964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及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龄调整发病率(标化发病率),了解恶性肿瘤发病的人群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结果 启东市1972~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登记55496例,其中男性35404例,女性20092例。发病有上升趋势,但标化后发病趋势稳定。29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R)平均为170.74/10万,中国人口构成标化率(CASR)为118.77/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WASR)为169.13/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0.47/10万(CASR:150.68/10万,WASR:234.50/10万)、女性发病率为122.18/10万(CASR:84.70/10万,WASR:112.47/10万)。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及直肠癌,共占全部肿瘤的75.69%。男、女顺位与此相同,但女性第4位肿瘤为乳腺癌。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已超过胃癌、仅次于肝癌成为启东的第2位主要癌症。结论 恶性肿瘤是启东居民的第2位主要死因,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及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粗率的升高可能与人口的老龄化有关。应当加强对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9.
肝癌的普查筛检在70年代初就已提出,并在肿癌高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但肝癌的普查筛检的效果尚未得到证实。80年代末以来,选择肝癌病危险人群进行周期性的筛检以此来促进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三早”)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使人们对肝癌筛检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一、背景启东肝癌的筛检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初经8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采用灵敏的甲胎蛋白(AFP)检测方法,在启东自然人群中检测AFP200多万人次,其中普查近180万人次,检出肝癌1000多例,其中早期(1期)病例达到35%。当时…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HBV感染的角度研究肝癌家族内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一级亲属227人。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HBVM)阳性率为71.81%,HBsAg阳性率为42.73%,显著高于当地的自然人群(P<0.05);其HBVM最常见模式是HBsAg、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与有HBV感染的PHC患者HBVM的最常见模式相一致。2.患者同胞的HBVM阳性率为82,98%,HBsAg为51.0%,均显著高于患者双亲、子代(P<0.05);且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3.患者母亲组的HBVM明显高于父亲组(+31.43%)。提示PHC患者一级亲属确是一组HBV易感人群,且肝癌家族内HBV感染、PHC都呈明显的、以母系亲代传递为特征的家族聚集现象;HBV经垂直感染可导致家族性PHC,PHC患者同胞(尤其男性)是HBV、PHC最易感人群。因此,对该人群需密切关注,定期复查,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