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282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21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21篇
  3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选穴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PSUI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PSUI的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2篇,针灸处方22个,涉及腧穴24个,腧穴出现总频次116次。其中,应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与三阴交;腧穴归属以任脉为主;分布以腹部、下肢及骶部为主。集合可视化分析、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腧穴组合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与三阴交是针灸治疗PSUI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治疗PSUI腧穴处方以温阳化气利水为主,重点应用特定穴,选穴以病变脏腑膀胱近部(腹部及骶尾部)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佐以下肢脾胃经腧穴,契合本病的病机及女子生理特点,运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有助于总结PSUI针灸处方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面瘫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保守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0例,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下颌角/耳后疼痛、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面部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治疗组患者其各项症状评分、麻痹指数与麻痹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温针灸治疗面瘫患者,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面部神经麻痹情况,进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两种治疗策略,方法:对应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的22例病人及应用奥曲肤治疗1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垂体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2%,81.8%,奥曲肽组分别为77.8%,89.0%,在近期止血效果方面奥曲肽组优于垂体组,而总止血效果相差无显著性(P>0.05),无效及再出血率则垂体组比奥曲肽组高,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4.
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9月作者用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86例 ,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 84例相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86例 ,其中男性 5 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 (5 6 5± 13 0 )岁 ,病程 1d~ 5a。对照组 84例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30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5 8 5± 14 0 )岁 ,病程 2d~ 4a。均经TCD[1] 检查证实 ,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 ] :①年龄在 45岁以上 ,有眩晕 ,走路不稳伴恶心、呕吐、眼震、昂白征…  相似文献   
35.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尿毒症贫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2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 30 0 0 U,每周两次皮下注射 ,疗程 12周。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给予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12 0 0 mg,每周两次 ,疗程 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水平。结果  r- Hu EPO治疗后两组患者 HB,RBC和 HCT水平均显著上升 (P<0 .0 1)。 GSH治疗组 Hb,RBC和 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 (P<0 .0 5 ) ,治疗组 Hb,RBC和HCT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 r- Hu 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GSH可能是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6.
前段时间,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后说,他们班有同学互相"伸中指",并用手比划了一下,我立即制止说:"那是坏动作,我们不要学!"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有"趋众"心理,尤其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强,会"看样学样"且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就此事与孩子进行一次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SARS冠状病毒(SARS Co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中SARS CoV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引物、荧光探针,在PE 770 0扩增仪上探讨工作参数,形成试剂盒,并用研制的试剂检测76份临床SARS样本。结果 简套式荧光RT PCR方法对血清样本、漱口液样本、正常人样本检出率分别为33.3% (12 36 )、6 7.5 % (2 7 4 0 )、0 (0 / 16 0 ) ,与经典套式检测结果一致。而传统一步法荧光RT PCR对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13 9% (5 36 )、5 2 5 % (2 1 4 0 )、0 (0 / 80 )。结论 简套式荧光RT PCR核酸检测法是SARS临床早期诊断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中枢系统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常伴认知困难、焦虑抑郁及痛觉改变等,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PET可为研究CFS中枢系统异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就PET研究CFS中枢机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和基础治疗+常规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1次针刺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得分、完成MoCA评测耗时,并在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随访,治疗组的FS-14积分、MoCA评分、完成MoCA量表耗时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申田头针、腹针联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临床效果更好,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0.
血液分离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血液分离胶的制备进行研究。方法 :用天然橡胶和特效触变剂等原料制备具有触变性的凝胶 ,研究该凝胶分离血清的较优组成。结果 :血液分离胶的较优组成是天然橡胶 12 .8%、特效触变剂 2 8.0 %和溶剂汽油 5 8.2 %。结论 :所制备的血液分离胶具有制备容易、分离效果好和成本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