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 研究改良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在颅脑外伤患者诊疗流程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为创伤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将根因分析法融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中形成改良型FMEA,以“颅脑外伤患者的诊疗流程”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选取分值位列前3名的失效模式作为关键点进行根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在运行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经干预,这3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分值大幅下降;颅脑外伤患者的24小时内死亡率、7天内死亡率都明显下降;颅脑外伤患者的好转率明显升高。结论 干预发挥了作用,降低了颅脑外伤患者诊疗流程的各种风险。改良型FMEA在颅脑外伤患者诊疗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切实可行,该案例可扩展应用到创伤中心医疗流程的风险管理,对于推动创伤中心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12月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对药房服务和护士态度的评价普遍较高,对收费是否放心和伙食标准的评价最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护士态度、医生技术、收费是否放心和伙食标准。结论: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基础,改善信息不对等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核心,非技术服务的提升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34.
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的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方法 ,使烧伤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 ,并使水肿较轻。方法 :根据烧伤病人休克期液体和蛋白质平衡的数学模型 ,利用系统控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对 36例病人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实验组 ) ,并与采用经验公式复苏的 32例病人进行比较 (对照组 )。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病人更加平稳渡过休克期 ,而水肿 (净体重增加 )较轻 ,且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并发症也少 (P <0 0 5 )。结论 :计算机仿真设计的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比经验公式科学、合理 ,既能使烧伤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 ,又可减轻水肿 ,且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皮肤扩张器在修复面部瘢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综述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临床转化应用中的效果, 发扬徐荣祥教授创立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0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9013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 对比西医传统疗法与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创面处理及防治瘢痕中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感染等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反复刺激, 从而大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体液渗出, 减轻组织水肿, 使患者平稳度过烧伤休克期; 明显提高烧伤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减少瘢痕发生率及致伤、致残率, 降低医疗费用(治疗费用不足西医传统切削痂植皮疗法的70%)?以上方面与西医传统疗法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 应用瘢痕内切除?瘢痕薄化?点阵激光联合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传统疗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创面修复和瘢痕防治中的疗效优于西医传统疗法, 其可使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 减轻创面疼痛和损伤程度, 为创面提供生理性湿润环境, 促进创面愈合, 减少并发症及瘢痕发生率和致残率,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医疗费用; 在防治方面,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也具有明显优势, 为促进各种创面的再生修复及瘢痕防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是目前创面再生修复和瘢痕防治的理想疗法?随着人体再生复原科学成果转化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将明显提高创面再生修复及瘢痕防治的疗效, 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和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治疗早期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局部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101例早期病理性瘢痕患者,并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01例病理性瘢痕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该方案治疗的101例患者中,治愈85例,显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不良反应的有6例患者(5.94%),为注射局部皮损有轻度萎缩,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和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备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石蜡切片标本 ,借助整合素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的表达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增生早期瘢痕组织内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较为广泛 ,无论是表皮基底细胞 ,还是瘢痕浅层、深层以及接近正常皮肤组织边缘的成纤维细胞均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达。而在增生晚期的瘢痕组织中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的表达一般局限于表皮基底细胞和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膜上 ,同时 β1 、α1 的信号强度也比瘢痕增生早期弱。结论 :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在瘢痕增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变化 ,另一方面也提示了整合素粘附分子积极参与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的构建。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监狱医院的转诊需求,探索监狱医院转诊模式.方法:于2016年开始,某医院陆续与本地区内3家监狱医院分别建立了医联体关系,监狱医院把该院作为患者转诊的定点医院,转诊患者按既定转诊流程收治.该院对3家监狱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落实该类转诊患者的具体工作及双方对接的具体事务.结果:转诊患者均得到及时收治和有效治疗,未发生1例医疗纠纷.转诊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在院时间大大缩短;监狱医院医疗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结论:经过3年多的运转,该模式切实有效,医联体办公室在监狱医院患者的转诊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05/2009-05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烧伤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伤后7,10,15,17,21 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三四天,治疗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五六天.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结论: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序贯治疗Ⅱ度烧伤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