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8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5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42.
43.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R 4.1.1软件的apc包对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 中国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在1990—1997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5%和-3.9%,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9%和-5.1%。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效应在男女性中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的时期效应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以1990—1994年为对照,2015—2019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37(95%CI:0.33~0.42)和0.27(95%CI:0.24~0.32),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66(95%CI:0.62~0.71)和0.60(95%CI:0.57~0.64);食管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44.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出境人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情况,1999年5-8月作者对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PPD试验的部分人员进行了结核病知、性、行,及结核病发病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应用Epi6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6.0统计软件包括进行描述性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为:女性及医学专业的人员KAP综合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45.
伤害是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发生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等伤害事件的高危人群,且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伤害造成的后遗伤残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然而,只要认真采取科学的方法,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46.
多组学在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索疾病病因。多组学通常包括在脱氧核糖核酸复制、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的过程中,产生的全部基因(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的广泛变化(表观遗传组学)、核糖核酸(转录组学)和蛋白质(蛋白质组学),以及下游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多组学检测技术为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在内的组学测定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流行病学为利用多组学开展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多组学研究既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又从微观病因学层面有助于因果推断。随着国际公开数据、分析平台与协作组的指数级增长,多组学研究资源将更加丰富,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将得到大幅扩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多组学在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近三年的研究进展、多组学对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大规模队列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多组学病因学研究的优势与问题及多组学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 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 036和105 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 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在成年双生子人群中探索与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方法: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共476名双生子,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疾病状况等信息,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芯片对外周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在全基因组范围寻找与血压指标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显著性水平为错误发现阳性位点率<0.05。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最终纳入465名双生子(122对同卵双生子,104对异卵双生子,13对双生子的其中之一),年龄(44.8±13.2)岁,男性多于女性,同卵略多于异卵,目前吸烟和目前规律饮酒者所占比例均大于30%。所有双生子个体均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血压指标相关分析,经多重校正后未发现显著的甲基化位点,但位于10号染色体的cg07761116在3个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关分析中的P值相对较小, 提示其可能是一个与血压相关的位点。还有7个位点在两个血压指标相关分析中的P值较小,所在基因与神经发育、蛋白质稳态、炎症反应等功能相关。结论:没有明确证据支持与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性的甲基化位点,可能由于样本量不足等原因,可以为后续开展类似的双生子研究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以关注10号染色体上的cg07761116及其他P值较小的位点。  相似文献   
49.
王波  顾良军  任彤彤  吕筠 《癌症进展》2012,10(5):525-529
目的对2008年至2011年《癌症进展》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全面收集《癌症进展》杂志2008年至2011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NSORT(包括25项条目)对其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条目报告率和平均报告条目数。结果共获得23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平均报告条目数为11.3项(95%可信区间10.5~12.3项)。对研究背景与目标、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干预内容、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征集的时间范围、基线特征、结果估计、危害效应、结果解释等条日的报告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样本量的确定、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分配隐藏、肖法、研究对象流程、ITT、研究局限性、结果可推广性和资助来源等条目的报告率较低。结论总体上该杂志2008年至2011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建议在投稿要求中采纳CONSORT,以改善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构建多水平模型,对中国九省居民饮食、体力活动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纵向分析.方法 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追踪调查项目中参加1997、2000、2004和2006年四轮调查中至少一次调查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男性6706名,女性7140名)为研究对象,分性别拟合包括个体和调查时间两个水平的发展模型,分析膳食中盐、蔬菜、水果、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以及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对SBP和DBP的影响.结果 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BMI、饮酒和能量摄入量等因素之后,四轮调查女性个体平均盐摄入量与SBP呈正相关(β=0.0481,s-x=0.0178,P<0.01);男女性个体平均蔬菜摄入量与SBP呈负相关(P<0.01),其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063、-0.0068,即个体四次调查日均蔬菜摄入量每增加100 g,其SBP会降低0.6mm Hg(1 mm Hg=0.133kPa)以上,另外,男女性个体平均蔬菜摄入量同DBP亦呈负相关(P<0.01).对同一调查时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调查时间的同一个体来说,男女性水果摄入量和SBP呈负相关,其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029、-0.0031.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男女性SBP和女性DBP均呈负相关(P<0.05).不过,膳食总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与血压水平之间并无关联.结论 膳食中盐、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以及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血压水平有关.限盐、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提高各项体力活动水平、积极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控制血压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