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许多工业化国家 ,自40年代以来 ,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日益上升 ,至50~60年代迅速升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被称为“第一杀手” ,以有两亿人口的美国为例 ,每年死于冠心病者有70万 ,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3左右。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率较欧美国家低 ,但自80年代以来 ,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某些城市和地区亦已成为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冠心病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 ,然而家族和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50年来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 ,冠心病病因是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研究了 10 8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 OS基因 G894 T突变分布情况。结果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 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90 95、0 .0 883和 0 .0 0 2 1;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GT+TT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英国白种人 (P均 <0 .0 5 )。结论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 e NOS基因 G894 T突变的基因型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 ,以 GG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 ,而 GT+TT基因型低于日本人和英国白种人。  相似文献   
23.
章群  马骥  单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4,6(4):316-317
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外周大动脉如颈总动脉(CCA)和股动脉(CFA)的粥样硬化病变正成为无创了解动脉病变的有效直接指标和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高敏间接指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CCA和CFA粥样硬化病变内膜中层厚度(IMT)、CCA和CFA狭窄率、粥样硬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及I°房室传导阻滞是三分支阻滞的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出现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说明阻滞发生在多层水平,为少见的心电图表现。现将最近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和心电图材料患者女性,14岁,既往体健。因劳累、腹泻3天后频发晕厥伴抽搐,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在当地医院安装临时起搏器,并应用激素和能量合剂治疗3周后转入浙医大二院。体检:心肺听诊无殊,心界无明显扩大,胸  相似文献   
25.
王翔  单江 《心电学杂志》1995,14(3):160-161
患者女性,58岁.因头晕、心悸、胸闷1个月,加剧伴晕厥1天于1994年12月9日入院.1个月前曾查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时心电图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尖端扭转型室速(附图A).入院时体检:BP98/60mmHg(13/8kPa).颈静脉无怒张,心界无扩大,心率30—9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二肺无罗音,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正常,血钾4.0mmol/L,血钠136mmol/L、,血氯100mmol/L.,血镁1.13mmol/L.入院后经异丙肾上腺素、硫酸镁、利多卡因、胺碘酮和阿托晶  相似文献   
2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 dilsdiom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tiaxone)、吡格列酮(Pi-ogltazone)、嗯格列酮(Enlitazone)等.1997年曲格列酮被欧美及日本最早应用于临床,结果发现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毒性,甚至肝坏死,现已禁止使用.1999年,吡格列酮作为该类药中的第二个新药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降糖作用比曲格列酮强10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已生产(顿灵),并已全面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PBMV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noue法对 2 9例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再次PBMV ,并与 2 5 8例首次接受PBMV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再次PBMV后二尖瓣口面积由 ( 0 98± 0 13)cm2 增至 ( 1 6 5±0 2 4)cm2 (P <0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 2 6 5± 1 44 )kPa( 1kPa =7 5mmHg)降至 ( 0 79± 0 2 3)kPa(P<0 0 0 1) ,左房平均压由 ( 3 37± 0 6 2 )kPa降至 ( 1 6 6± 0 93)kPa(P <0 0 0 1) ,左房内径由 ( 4 5 2± 0 5 7)cm降至 ( 4 17± 0 5 0 )cm(P <0 0 5 )。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与左房平均压下降值小于首次PBMV组 [分别为 ( 0 6 7± 0 11)cm2 vs( 0 88± 0 32 )cm2 (P <0 0 5 )与 ( 1 71± 0 88)kPavs( 1 94± 0 5 6 )kPa(P <0 0 5 ) ]。再次PBMV组无心包填塞、死亡发生 ,主要并发症为重度二尖瓣反流 2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 ,再次PBMV术仍可取得显著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 ,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食管法研究113例PCL对SNERP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CL缩短,SNERP先缓慢缩短,达最小值后缓慢延长,继而进行性延长,两者关系呈二次多项式曲线。3组受检者的PCL/SCL极小点集中在0.90左右,且此点附近SNERP较稳定,易于区分病窦患者与正常人。建议将PCL/SCL=0.90作为测定SNERP的“最适起搏周期”。  相似文献   
29.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HVR4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234例冠心病患和105名正常对照的凝血因子Ⅶ基因型,并结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不受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R353Q和HVR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狭窄血管支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R353Q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非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711,P<0.05,OR=0.37,95%CI 0.15-0.94),而VR4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05)。结论: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R353Q和HVR4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0.
用鱼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证50例,结果表明该药能显著降低甘油三脂,中度降低总胆固醇,总有效率分别达8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