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2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30篇
  1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医院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访谈设计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层次分析法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的11项一级指标和54项二级指标,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排序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00;2轮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高于90%,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在0.8以上,指标变异系数为0.08~0.22之间,协调系数经检验呈显著性(P<0.001)。结论构建的医院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明,指标数量适中,权重合理稳定,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2.
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方法 用Trizol试剂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再用EcoRⅠ和HindⅢ消化,使其成为两端分别带有EcoRⅠ和HindⅢ粘性末端的双链cDNA。收集3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与T7Select 10-3b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后,以大肠埃希菌BLT5403为宿主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通过滴度测定及PCR技术鉴定文库质量,用7种特异性引物以PCR法从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以检测文库的代表性。 结果 原始文库的库容量为4.98×106 pfu,扩增后文库滴度为3.85×1011 pfu/ml。对随机挑取的96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重组率为93.8%,其中95.6%的插入片段大于300 bp。7种特异性引物均能从文库中钓取到日本血吸虫成虫相关基因。 结论 构建了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一个中国人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全白内障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收集一个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中10个成员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已报道的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致病基因附近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进行检测,使用Mlink软件对结果进行连锁分析,最终绘制该家系各成员的单体型图,初步定位致病基因.结果 通过对15个微卫星位点的分析,发现在D21S212位点处存在连锁(最大LOD=1.20,重组率θ=0),进一步检测该位点附近6个微卫星标记,经连锁分析确定致病基因位置.结论 该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染色体21q11.2-qter,此范围内的CRYAA基因可能为其致病基因.本研究将对遗传性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MHD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静脉血查血红蛋白(Hb),尿素氮,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包括斑块,血管内皮厚度(即内膜-中膜厚度,IMT)等,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脏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48例患者中有28例(58%)颈动脉斑块阳性,颈动脉斑块阳性组患者年龄大于颈动脉斑块阴性组(P〈0.01),TC(P〈0.01)、LDL-C(P〈0.05)、CRP(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P〈0.01)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P〈0.001)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阴性组。性别分布、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TG、及H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48例患者中有37例(77%)有左室肥厚,左室肥厚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左室肥厚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及LVMI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01),CCA-IMT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而Hb则明显低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分布、透析时间、CRP则无明显差别。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收缩压和脉压高度相关(P〈0.001),与舒张压和CCA-IMT中度相关(P〈0.01),与Hb呈负相关(P〈0.01)。结论:MHD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动脉硬化的治疗有可能预防和逆转MHD患者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获得尽可能多的华支睾吸虫UNIGENE及全长基因,建立成虫基因表达谱,为华支睾吸虫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规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pBlueseript Ⅱ SK全长cDNA质粒文库,先对5’端进行随机EST大量测序,生物信患分析后归并UNIGENE,并对归并的结果进行了3’端的序列测定,根据3’端测序结果,再次进行UNIGENRE归并,对能够拼按上的克隆进行了序列拼接。对预测为完整基因且未测通的序列,进行了引物设计,walking反应测序,将得到的UNIGENE用点样法制备基因芯片。结果 获得5’端有效EST序列4066个,测序结果UNIGENE分析,归并获得1775个UNIGENE,5’端预测的全长基因为377个。共获得测通的cDNA序列277个,其中全长基因198个。目前制备的华支睾成虫基因表达谱芯片含有1775个基因。结论 所构建的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质量较好,采用的技术路线获取全长基因建立基因表达谱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6.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21例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使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及多普勒能量图(CDE)测脾内、外动脉搏动指数,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小板相关性免疫球蛋白G(PAIgG)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生成素(TPO)。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普萘洛尔治疗一周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普萘洛尔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值分别为47±5×109/L和63±8×109/L;血小板计数变化值与脾内、外动脉搏动指数变化值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78和0.74,P<0.05;治疗前后PAIgG、TPO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能通过改变脾脏的血流动力学而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每组60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胶囊及羧甲司坦片;阿奇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胶囊;羧甲司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片。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治疗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 P<0.05),联合治疗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1000.
【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已有研究表明在人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的线粒体会在癌细胞的驱动下会发生线粒体自噬,只进行糖酵解,且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间质细胞特异高表达LDHA(乳酸脱氢酶A),将糖酵解产物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排出间质细胞。而排出的乳酸被邻近的肝癌细胞摄取,肝癌细胞特异表达LDHB,将乳酸转变成丙酮酸。肝癌细胞具有完整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能利用间质细胞提供的乳酸,经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脂肪合成,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物质和能量。间质细胞的糖酵解和肿瘤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之间代谢偶联,是维持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重要机制。前期实验发现肝癌细胞表达膜型LDHB,而膜型LDHB的功能尚不清楚。本课题拟研究LDHA和LDHB在人肝癌间质细胞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和酶学特征,阐述LDH在肝癌组织能量代谢偶联过程中的生化机制,同时评价LDH作为人肝癌能量代谢干预靶点的可能性。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人体肝癌组织标本中肝癌细胞和间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反向Warburg效应的检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线粒体标志物和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及LDHA和LDHB的表达分布;第二部分:建立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体系;第三部分:检测LDH在肝癌细胞及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膜定位及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对细胞膜上的LDH进行酶活性检测,明确其酶活性和代谢特征;第五部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LDH抗体,抗寄生虫药,单羧酸转运体抑制剂对能量代谢偶联的抑制作用;第六部分: 裸鼠模型的抗体和阿苯达唑的抗肿瘤实验。 【材料】 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及成纤维细胞株,特异性LDH抗体,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免疫组化相关材料,qPCR相关材料,免疫印迹相关材料,MTT比色法相关材料。 【可行性】 本实验室已完成了人LDHA和LDHB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已实验证实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只表达LDHB, 且定位于细胞膜上。 【创新性】 提出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分别表达膜型LDHA和LDHB,不仅负责丙酮酸和乳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而且可能是产物的转运体;抗寄生虫LDH的抗体和药物可以抑制人LDH的酶活性,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