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机理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 用清热药白花蛇舌草、重楼;解毒药干蟾皮、露蜂房;滋阴药生地黄、紫草;祛风湿药雷公藤;补益药黄芪、当归;活血药丹参组成复方煎剂,1.5剂/d,冲击疗法,60d为1疗程,2~3疗程时1剂/d,常规治疗.结果 该法对SLE患者的免疫学、全血三系指标、临床类风湿症状均有明显的作用.结论 清热滋阴解毒调免法治疗SLE显示可行,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2.
婴儿维生素K缺乏(VKD)是造成婴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婴儿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亡率1.13‰,据此估算我国每年颅内出血2万人,相当于婴儿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总和。VKD主要死因是颅内出血,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表明,颅内出血死亡率1.13‰,据此估算我国每年颅内出血死亡2万人,相当于婴儿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总和。  相似文献   
73.
1994年在全国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37个市、县进行5 岁以下儿童口液补液疗法(ORT)的调查。结果表明,按1993年前ORT定义计算。全国平均使用率为84.47%,已达到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率1995年要达到80%的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74.
中国儿童可避免死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明确中国儿童可避免死亡指标,根据Rutstein等提出的可避免死亡指标,采用中国与美国、中国城乡儿童死因死亡率对比,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可避免主要死因为:痢疾、腹泻、败血症、脑膜炎、肺炎、新生儿破伤风、溺水、营养不良、意外窒息、意外中毒及新生儿窒息,以上可避免死因占中国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的67.5%。提示如可避免死亡下降1/2,即可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3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5.
我国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病例76例。结果 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进行预防,添加辅食及生后2周患肝炎,腹泻等疾病与出血间关系显著,其OR值分别为0.16,0.10,10.86。结论 提高母乳喂养的同时,为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应重视推广婴儿生后维生素K的补充。  相似文献   
76.
高渗葡萄糖能量合剂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患者,腹部伤口脂肪厚,局部无活跃的毛细血管循环,易发生脂肪液化或切口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常遇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13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使用高渗葡萄糖配合能量合剂纱条进行切口换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7年6月~2000年5月,我院妇产科肥胖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共25例,年龄24岁~48岁,平均年龄35.6岁。其中宫外孕手术7例,子宫肌瘤手术11例,旧式剖宫产手术7例。术后均常规换药,切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第7天拆线时只能间断拆线,切口部分裂开,观察切口颜色为暗…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哮喘患儿常见过敏原特点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以提供人群中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为儿童哮喘防治临床诊疗、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1 3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重庆地区常见过敏原的类别。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点刺液对1 331例确诊为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包括23种变应原的检测,设阳性(磷酸组胺甘油生理盐水溶液)及阴性(甘油生理盐水)对照,记录阳性反应的变应原和反应强度。结果 1 331例患儿中完成吸入性过敏原检测1 311例,其中阳性833例,阴性478例,阳性率为63.5%;完成食入性过敏原检测807例,其中阳性254例,阴性553例,阳性率为31.5%。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名前3位者分别为户尘螨[54.8%(718/1 311)]、粉尘螨[53.0%(695/1 311)]和蟑螂[9.8%(129/1 311)]。食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名前3位者分别为鸡蛋[10.0%(81/807)]、海蟹[9.9%(80/807)]和海虾[8.1%(65/807)]。...  相似文献   
78.
北京郊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流行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益母仙草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87例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采用自拟益母草汤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2~3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益母仙草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0.
论述《内经》风、痹、厥、逆相互杂合构成“脉痹”、“心痹”、“厥逆”的病理基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致病的始因。痹,是血液中的痰浊毒瘀、赘物斑块,称为“盛聚”、“恶血”、“血凝”、“大痹”,病理始终以痰浊毒瘀为主要因素。论述“心痹”、“厥逆”就是现代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主线。以《内经》风、痹、厥的理论,应用中医药分别根据不同病理演变和病机特点对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进行辨证治疗,活血化瘀,通脉抗凝,抑制动脉硬化,保护细胞再灌注损伤,发挥了中草药治疗心脑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