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28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朝军  李其庆  王节 《安徽医学》2010,31(9):1063-1065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治愈282例,好转3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6.95%。手术并发症为鼻腔粘连18例,息肉复发4例,眶周淤血及肿胀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术后定期随访,能够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11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舍曲林+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MMSE、CSS、MB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MMSE、CSS、MB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3.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各3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齐拉西酮有效率83.3%,显效率73.3%,利培酮有效率86.7%,显效率76.7%。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4.
例1,男,51岁,因间歇性多语、兴奋或少语、情绪低落5年,又多语、少眠5天来院.诊断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给予丙戊酸钠0.2g,每日3次口服,氯硝西泮2mg,每晚1次,口服.第3天,患者主诉感到颈部不适,往右转,不能自控,同时感到言语不适、舌根发硬.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先证者)和103例非精神病患者以及他们的亲属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证者Ⅰ级亲属自杀行为发生率为4.56%,高于Ⅱ级亲属的1.60%(P <0.01),二者均高于非精神病患Ⅰ级亲属的0.26%(P <0.01);抑郁症自杀行为加权平均遗传度为(57.23±5.70)%;抑郁症自杀行为与阳性自杀家族史、绝望、自责、负性生活事件及妄想等因素有关.结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是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46.
程式训练对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酒精依赖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程式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6个领域均无显著性差异。程式训练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式训练能明显减轻酒精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疾病之一,特别是脑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尽管国内外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已有报告,但由于种种原因,结果不一,难以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明确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和可能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大样本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妻子的心理状态及综合干预的影响。方法:对60例酒依赖患者妻子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6周有计划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前酒依赖患者妻子SCL-90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6周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等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周后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酒依赖患者妻子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9.
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家庭健康教育1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及生活、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2002-02/2004-02期间于山东省安康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实验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性别不限,年龄15-65岁,排除器质性和其他精神障碍,仅有自杀意念而无自杀行为者不于入组。据病史中1年内或本次住院期间有无自杀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5例,男48例,女57例;对照组105例.男45例,女60例。两组受试者均能配合测试,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学资料方面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缺陷感量表为测试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而缺陷感量表得分越低缺陷感越强,也就是自尊程度越差。检测单独进行,统一指导语,固定两名精神科主治医师现场具体指导,受检者据实情填写。 结果:210例抑郁患者的测试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缺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体重因子、日夜变化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得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抑郁症自杀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