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宫颈癌术后,1例患者无特殊病史。12例为急性起病,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痛、恶心等,发作时均有血压升高;1例为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下白质区,常可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脑干等部位也可同时受累。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0例患者DWI呈高或略高信号,3例DWI未见异常,ADC图均为高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6例无强化,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强;4例行MR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异常。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大多完全恢复。结论:MRI是PRES的最佳检查及随访手段,Flair和DWI是PRES检查中两个重要序列;PRE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为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8名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角色功利,角色冲突,角色任务不明确,角色期望差别大,角色自我评价两面性。结论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自身的角色认知有待于提高,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其角色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引起的罕见并发症。方法对就诊于我科因食管异物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1例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食管异物可引起多种常见并发症,但甲状腺损伤极为罕见。结论在食管异物诊疗过程中应提高警惕,及早识别食管异物致甲状腺损伤这种罕见并发症,以便正确处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N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行胃癌根治术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GC发生LNM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建立EGC的LNM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并收集133例EGC病例进行外部验证该模型。结果:本组EGC患者的L...  相似文献   
35.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肠道病毒71型(EV71)VPO蛋白,免疫豚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用于EV71检测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方法:PCR方法扩增VPO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VPO并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VPO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制备抗VPO多克隆抗体,ELISA方法检测抗VPO抗体效价,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VPO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制备的抗VPO抗体效价为1:106.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VPO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原核表达及EV71感染细胞中的VPO蛋白.结论:原核表达了EV71的VPO蛋白并制备出抗VPO多克隆抗体,为EV71的临床诊断、疫苗开发和分子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6.
温转  王晓  檀碧波  李勇  刘庆伟  贾楠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09-251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Vav3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住院并行肿瘤切除的胃癌患者92例。收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镜检无癌细胞)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v3、Rel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Vav3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Vav3、RelA、PCNA、MMP-2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Vav3的阳性表达率为78.3%(72/9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0.2%(37/92)(χ2=27.572,P<0.001);胃癌组织中RelA的阳性表达率为88.0%(81/9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52.2%(48/92)(χ2=28.242,P<0.001);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9%(68/9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7.8%(44/92)(χ2=13.143,P<0.001);胃癌组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9.6%(64/9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8.9%(45/92)(χ2=8.125,P=0.004)。Vav3强表达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情况与Vav3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v3强表达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与Vav3弱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v3表达与RelA、PCNA、MMP-2表达均呈正相关(rs=0.338,P<0.001; rs=0.225,P=0.031;rs=0.267,P=0.010);RelA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0.336,P=0.001);RelA表达与MMP-2表达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76,P=0.094);PCNA表达与MMP-2表达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88,P=0.072)。结论 胃癌组织中Vav3存在过表达现象,Vav3表达增强与肿瘤转移及进展有关。Vav3可能通过调节RelA、PCNA、MMP-2表达而参与胃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NCT)联合手术治疗后检获淋巴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NCT后进行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各38例。纳米炭组在术前给予淋巴结示踪剂。比较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黑染率及淋巴结病理分期(pN)情况。结果 纳米炭组共检获淋巴结1 328枚,平均(35.2±8.3)枚/人;对照组共检获淋巴结945枚,平均(24.6±6.8)枚/人,纳米炭组淋巴结检获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纳米炭组长径<5 mm的淋巴结检获率为62.5%(830/1 328),高于对照组的42.1%(398/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0,P<0.05)。纳米炭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13.7%(182/1 328),高于对照组的10.2%(96/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5)。纳米炭组黑染淋巴结914枚,黑染率为68.8%(914/1 328);黑染淋巴结中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17.9%(164/914);未黑染淋巴结中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4.3%(18/414);黑染淋巴结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及未黑染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44.53,P<0.05)。纳米炭组pN0为3例(7.9%)、pN1为19例(50.0%)、pN2+pN3为16例(42.1%),对照组pN0为12例(31.6%)、pN1为16例(42.1%)、pN2+pN3为10例(26.3%),两组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能提高阳性淋巴结及小淋巴结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NCT后精确的pN分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4cm富血供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9例,比较四种类型肿瘤的CT一般征象及三期动态增强(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强化程度变化与强化模式,并计算Youden指数得出临界值及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乏脂肪错构瘤可出现"成角征",透明细胞癌易出现瘤内囊变,嗜酸细胞腺瘤可出现中心瘢痕;排泄期肿瘤的CT值或强化百分比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以CT值为82HU为临界值,区别嫌色细胞癌与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66.7%;以CT值为99HU为临界值,区别嗜酸细胞腺瘤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8%、80%。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排泄期强化程度及特征性CT表现对于鉴别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检验p16、p2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56例手术切除宫颈癌标本,同时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p16、p27蛋白表达.结果 p16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为100%(20/20)、95%(19/20),而在宫颈癌的表达则分别为53.6%(30/56)、35.7%(20/56),(P<0.05),在FIGO分期早期的宫颈癌阳性表达率高,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p16、p27蛋白失活可加速细胞周期转化,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和p27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宫颈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