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86篇
内科学   437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995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72篇
  3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颅内压(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15分〕,其中68例未使用ICP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56例应用皮层型ICP监测的患者为皮层型组;49例应用脑室型ICP监测的患者为脑室型组。对照组使用经验性治疗控制ICP,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根据ICP水平进行相应的阶梯式降ICP治疗,脑室型组可通过释放脑脊液途径降低ICP。患者伤后随访1年,比较各组行开颅手术治疗率、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颅脑创伤(TB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全部存活。与对照组比较,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评分有显著改善,开颅手术治疗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三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室型组的ICP维持正常水平时间比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率优于皮层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额叶挫裂伤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脑疝并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用ICP监测有利于病情观察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脑室型ICP监测可更有效控制颅内高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比较普通X线摄影与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体检中无意发现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普通X线摄影以及低剂量CT随访1~4个月,以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对比二者随访结果差异。结果 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穿刺活检结果为肺癌33例(腺癌22例、鳞癌10例、腺鳞癌1例)、肺炎性假瘤22例、肺结核瘤5例,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94%、95.45%、100%,普通X线摄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85%、81.82%、80%,二者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普通X线摄影敏感度84.84%、特异度81.48%、准确度83.33%,低剂量CT敏感度93.94%、特异度92.59%、准确度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低剂量CT获取的结果优于普通X线摄影,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可作为优选随访工具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5例,非典型或恶性3例。8例随访4~63个月:1例次全切除术后32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下7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少见,易误诊,病理学检查是其确诊方法,手术后需随访。  相似文献   
84.
背景:支原体肺炎体征轻,可出现多系统损害。目的:探讨桔贝合剂联合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桔贝合剂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咳嗽时间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桔贝合剂联合红霉素能明显缩短支原体肺炎高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86.
已有研究证实,对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降低各种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多个指南已经推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经验性一线用药[1-2].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隔日给药10mg与每日给药10mg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和炎症标志物的治疗差异。方法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隔日给药10mg(N=19)和每日给药10mg(N=18)治疗6周后,比较用药前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结果服药6周后,隔日治疗组和每日治疗组患者血清LDL-C、CRP、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效果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mg瑞舒伐他汀隔日治疗和每日治疗能同样有效改善中国患者的血脂和炎性标记物水平。  相似文献   
88.
疟疾血清学调查正在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流行病学和防治效果评价,以及疟疾监测。如何通过数学模型从血清学资料估算疟疾感染率或传播强度,是关系到进一步发挥疟疾血清流行病学作用的重要课题。 作者等(1979)对国内不同类型疟区进行调查之后,曾提出不同流行程度的血清学指征,其后得到了  相似文献   
89.
非生物人工肝在重型肝炎患者过渡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生物人工肝对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与价值。方法 采用血浆置换和血浆吸附两种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疗法 ,对 8例拟定肝移植的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过渡支持。结果  8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 ,4例肝衰竭得到较好的控制 ,4~ 13d后成功等到供肝。另 4例肝衰竭控制不明显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在待肝过程中 (人工肝支持后 3~ 8d)死亡。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重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能否最终成功过渡与患者肝衰竭程度、并发症及待肝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2011~2013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的DDDs及销售金额连续3年保持持续增长,最常用的是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固定复方制剂,其中CCB的销售金额和DDDs始终排在第1位。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的销售金额和DDDs一直排在首位。结论我院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以长效制剂为主,应用情况符合当前抗高血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