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手卫生依从性管理系统在提高血液透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3—7月,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将病区及医护人员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手卫生监测方法;试验组手卫生用品处安装感应给液器,医护人员佩戴感应胸卡,在床单元内的医疗行为通过系统的逻辑判定,用声光信号智能提醒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根据是否取...  相似文献   
12.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5555例成年血液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感染组712例,未感染组4843例,将因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分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2.82%,例次感染率为16.4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57.81%,其次为血液系统占15.41%,感染部位不明患者也占一定的比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64%,真菌比例较高占25.28%;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中心静脉插管、白血病、院外感染等,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结论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总结67例外伤性脑积水,其中急性脑积水23例,迟发性脑积水44例,分别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结果恢复良好42例,中残1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分析外伤性脑积水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2月共收治大型听神经瘤36例,现将手术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对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海马区磁共振波谱(MRS)的影响,同时验证MRS在客观量化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轻度MC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7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后认知功能评估,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MCI组(40例),以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25例),进行海马区MRS检查,给予MCI组患者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3个月后对其进行复查,检测海马区脑组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肌醇(mI)、胆碱(Cho)含量,比较NAA/Cr、mI/Cr、Cho/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I组治疗前、后NAA/Cr均降低(P〈0.05),mI/Cr均升高(P〈0.05),Cho/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MCI组治疗后的NAA/Cr较治疗前升高(P〈0.05),mI/Cr降低(P〈0.05),Cho/Cr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能改善脑组织的代谢,对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MRS分析可客观量化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 021例,感染率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14d、有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恶性肿瘤等的感染率,分别为57.37%、96.43%、76.12%、58.17%、49.34%、42.60%,其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及恶性肿瘤是小儿内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内科患儿感染与住院时间、白血病及侵入性操作等相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联活菌洁阴制剂体内治疗动物模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 方法将致病菌直接注入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制成相应的阴道炎模型,将高、中、低3个剂量的二联活菌菌粉作为治疗组,同时设氟康唑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观察7 d. 结果中、高剂量的二联活菌菌粉的疗效与氟康唑组相近,治愈率均可达83%. 结论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与氟康唑接近的疗效,同时也是重建阴道内微生态正常菌群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与诊疗救治并行时,如何制定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分别从"管人"、"管物"、"管流程"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发挥疾病预防控制科的专业作用、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加强住院患者的防控管理、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后勤物资保障等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结果所有来院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接诊,医务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稳定,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均未出现COVID-19。结论研究医院的COVID-19防控策略可为疫情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时发现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减少漏报,降低肺结核扩散和暴发可能性。方法利用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筛选出疑似病例,督导医师逐一诊断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果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信息化主动监测方式与传统手工被动监测方式双轨并行的方法,采用传统方式上报的活动性肺结核48例,而信息化方式上报活动性肺结核67例,传统方式漏报了19例,漏报率为28.36%。另外,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仅采用传统方式上报41例相比,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信息化方式上报数量多出26例。结论传染病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活动性肺结核传染病上报的敏感性、时效性及准确性,对防控肺结核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后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科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全院2010-2016年与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相关的数据,并描述性分析和比较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医院感染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0-2016年,医院住院患者有了上升,但医院感染年平均发病率为1.99%~2.62%,7年的年平均感染发病率为2.26%,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2.72%~3.18%,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96%,波动较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却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53.32%和2011年的53.39%下降至2015年的35.03%和2016年的35.15%;同时,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提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连续七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型综合性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好转,同时,医院感染发病率整体呈相对稳定水平,提示医院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仍需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