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中国广西第十四批援尼日尔医疗队的一员,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1月在尼日尔的尼亚美国家医院工作了2年,综合评价对发生在尼日尔尼亚美国家医院的颌骨骨折的情况,同时探讨对在尼日尔的颌骨骨折及治疗过程中的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52.
目前广泛认为根尖周炎造成的根瘘长期不愈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而根尖周炎造成根尖部骨质破坏虽经多次根管封药,但都因疗程较长,根瘘愈合较慢,对于X线阴影较大者甚至难以愈合。我科从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瘘的患者用羟磷灰石糊剂治疗共126例,经随访和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羟磷灰石糊剂的配制 A组:将灭滴灵、碘仿粉分别研成粉末状,比例为3∶1;B组:选用成都新津县龙马化工厂研制的高纯度羟基磷灰石,直径为224um~355um。A组与B组的比例为1∶1。1.2 病例选择1.2.1 临床诊断为慢…  相似文献   
53.
循证制定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循证评价欧、美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专科医师培养和考核标准,为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PubMed、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委员会)、著名医科大学和教学医院网站和常用搜索引擎,系统检索截止至2004年3月31日的关于专科医师培养的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和评定文献质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筛出英文文献827篇,其他语种文献51篇.主要涉及临床课程(43.4%)、培训质量评价(13.5%)和现存问题(12.7%).综合数据库文献及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各国医师培养均分为院校医学教育、职业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且各个阶段均有严格标准及相应考核.本文着重剖析了培养时间最长的神经外科医师和培养时间最短的家庭医师的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分析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标准的共同特点.结论医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统筹规划、总体设计,综合考虑医疗市场需求、疾病负担等因素.并建议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注重发展,早日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同时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新老交替问题,边破边立、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比分析双歧层次鉴定法(DHPA法)与API法对酵母菌鉴定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方法用DHPA法及API 20C AUX试条鉴定酵母菌.结果DHPA法和API法对酵母菌对43个KIU鉴定的正确性均为100%.对256株临床分离酵母菌的鉴定符合率为81.3%.在48株两种方法鉴定不符合的菌株中,有8株为API缺码,占鉴定不符合菌株的16.7%,而DPHA法无缺码现象.结论DPHA法解决了API法存在的缺码或不能鉴定问题,是酵母菌准确、快速、简便、经济和实用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5.
胎儿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孕周为19~37周各胎龄段的正常胎儿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的正常范围,并与正常新生儿及成人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比较,了解各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产前诊断血液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FuturaPlus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82例胎儿、32例足月新生儿、3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结果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19~30周随胎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出生时Ⅱ、Ⅸ、Ⅹ、Ⅺ因子活性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成人,Ⅷ因子在出生时显著增加已达成人水平,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结论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胎儿、新生儿血浆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凝血因子活性发展不平衡,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Ⅷ因子在出生时已达成人水平,Ⅱ、Ⅷ、Ⅸ、Ⅹ、Ⅺ因子活性在出生时显著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56.
关于白细胞血片不同部位分类计数的差异,很多学者认为单在血片的一端、一边、只纵或只横地观察皆不正确,而以“亚”字形或“弓”字形移动方式进行观察,才较准确可靠。本文为了探讨血片不同移动方式对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对常用六种图型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覆盖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并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情况,以此来判断耐药结果。结果在56个利福平耐药菌株中,有50个菌株都在rpoB基因上榆出有突变,利福平耐药突变检出率为89.3%(50/56);有30个利福平敏感菌株rpoB基因上都未检出突变。有58个异烟肼培养的耐药菌株中有47个在katG或inhA基因上检出有突变,异烟肼耐药突变检出率为81.0%(47/58);有30个异烟肼敏感菌株katG或inhA基因上未检出突变。结论用膜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用2种国际敏感指数(ISI)不同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对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的患者进行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了解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探讨不同试剂对凝血因子活性的敏感性以及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ISI不同的2种组织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PT。结果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明显降低,2种试剂测得的因子Ⅱ、Ⅶ的活性差异有显著性;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呈负相关,但2种试剂测得的INR与单个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不同。结论不同ISI试剂测得的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及其与INR的相关性不完全相同.在临床中廊选择敏感性高的试剂。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针对rpsL和embB基因常见耐药突变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膜芯片,并对64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株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34株SM耐药菌中,有25株被检出在rpsL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73.5%(25/34),其中23株(67.6%)为第43位密码子AAG→AGG突变,2株(5.9%)为第88位密码子AAG→AGG突变;在32株EMB耐药菌中,有19株在embB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59.4%(19/32),其中12株(37.5%)为ATG→GTG突变;6株(18.8%)为ATG→ATA突变;1株(3.1%)为ATG-*CTG突变。膜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用膜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常规药敏方法的补充,用于指导开展早期、有效的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6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人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多脏器或多部位感染.近年来,由于其分离率高、耐药性广泛、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并时有爆发流行而受到高度重视。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国内外多有报道,但对不同感染部位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缺少对比分析。为了分析不同部位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本文用VITEK Automatic Microbi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