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Ⅰ型登革病毒NS1抗原捕获ELISA的建立和初步临床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登革病毒特异性非结构蛋白1(NS1)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Ⅰ型登革病毒(DEN1)抗原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并探索从病人早期血清样品中检测DEN1-NS1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已制备的抗DEN1-NS1单克隆抗体(单抗),进行多种抗体组合配对优化模式的分析,建立双抗体夹心抗原捕获ELISA,以469份健康人血清样品确定cut off值,检测DEN1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样品。结果对多种抗体组合反复筛选,最终确立了最佳的包被单抗和酶标测定单抗,建立了抗体夹心捕获DEN1-NS1抗原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能特异检测DEN1,与其他血清型登革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16例临床确诊DEN1感染病人急性期血清样品,15例呈特异的抗原反应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DEN1-NS1抗原捕获ELISA并应用于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为登革热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测定吸烟雄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吸烟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染毒2、4、6、8、12周的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每日染毒1次,染毒周期为2、4、6、8、12周。采用HE染色及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抑制素B的表达水平。结果吸烟组大鼠睾丸脏器系数从第8周起逐渐减小,与2周各剂量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大鼠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逐渐明显,染毒12周后大鼠睾丸组织支持细胞呈现空泡化,管腔内观察不到游离精子。吸烟组大鼠睾丸细胞凋亡指数随染毒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染毒4周高剂量组、6周中及高剂量组、8周及12周各剂量组睾丸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及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抑制素B水平逐渐降低,染毒第8周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可致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及睾丸细胞凋亡率增加,并抑制血浆抑制素B分泌。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对吸烟大鼠血浆尼古丁、可替宁含量的测定,探讨香烟在体内的内暴露水平。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2、4、6、8、12周的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每日染毒一次,染毒周期为2、4、6、8、12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毒性效应,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吸烟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可替宁的含量。结果 香烟烟雾暴露组大鼠在第3周后逐渐开始出现间歇咳嗽,腹式呼吸加剧,鼻噪音等症状,暴露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染毒剂量越高,染毒周期越长,大鼠体重减少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大鼠血浆尼古丁的保留时间为7.5~8.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155±56.65)ng/mL有所增加;大鼠血浆可替宁的保留时间为11.5~12.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可替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340±41.97)ng/mL有所增加,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周期间可替宁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暴露时间与暴露剂量存在交互效应(P < 0.05)。结论 香烟烟雾暴露可造成大鼠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鼠血浆可替宁浓度能够有效反映香烟烟雾内暴露情况,且呈现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4.
羊膜粘连带综合征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膜粘连带综合征(amnioticbandsyndrome,ABS)是由于纤维带缠绕或粘连胎儿躯体某一部分引起胎儿变形、畸形或肢体截断的一组胎儿畸形。由于发病率低,常被误诊为无脑儿或多发畸形儿,现报告7例。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来自1984~1998年在我院分娩或送我院尸检的病例。男4例,女3例,平均孕龄28周,母亲平均年龄277岁,平均妊娠114次,均为第1次分娩,主要临床表现见附表。7例中有1例孕早期阴道出血入院保胎。2例孕早期病毒感染服药。1例孕后期患慢性肾炎和妊娠中毒症。1例双胎妊娠后期发现羊水过多。7例均有胎膜或脐带与胎儿粘…  相似文献   
55.
挂号作为整个就诊过程的开端和享受诊疗服务的凭证,对于科室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作为智慧医疗的一部分,我国智能导诊领域快速发展,通过分析探讨国内外导诊服务现状;国内智能导诊平台发展情况;现有智能导诊平台存在痛点,通过线上问卷形式调查了用户对智能导诊平台需求情况,并对智能导诊平台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2002年广州地区暴发的登革热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2年广州地区暴发登革热(DF)的流行特点,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3 716例发热待查、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DF病例176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结果 本次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登革热血清学确诊病人为886人。流行开始于5月份,8、9、10 月份达高峰期,11月有明显下降。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在3 716例发热待查、疑似患者中,血清IgG、IgM抗体阳 性886例,阻性率27.84%。病毒分离阳性46份,阳性率26.1%。经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 RT-PCR检测鉴定为I型登革热病毒。结论 在疾控工作中,应加强Ⅰ型登革热病毒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7.
目的以人胎肝基质细胞(fetal liver stromal cell,FLSC)作为饲养层,进行脐带血CD34+细胞的扩增培养,寻找更加有效的体外扩增方法。方法比较脐带血CD34+细胞在无饲养层和人FLSC饲养层条件下,培养7,13,15d的细胞增殖状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CD34+细胞的比例。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CD34+细胞的扩增呈现时间依赖性改变;在FLSC饲养层条件下,CD34+细胞培养7,13,15d的扩增数量分别为(11.83±0.76)×105,(14.37±0.32)×105和(18.73±0.25)×105,而在无饲养层条件下的扩增数量分别为(2.90±0.10)×105,(8.87±0.15)×105和(11.97±0.15)×10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CD34+细胞的比例,在培养第13天,FLSC饲养层条件下CD34+细胞的比例为10.21%,而在无饲养层为1.0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以人FLSC作为饲养层可以有效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为今后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6名皮肤管理联络员失禁性皮炎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管理联络员失禁性皮炎知信行问卷,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6名皮肤管理联络员进行调查.结果 46名皮肤管理联络员失禁性皮炎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8.85±1.40)分、(26.17±3.22)分和(35.91±6.30)分.不同职称组皮肤管理联络员态度得分,以及有无操作标准和流程组皮肤管理联络员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管理联络员对失禁性皮炎预防的态度尚可,但知识及行为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对皮肤管理联络员失禁性皮炎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减少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张静  仲春雪  黄云飞  张晨△  何丽娟  邹莹 《天津医药》2016,44(11):1343-1346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染毒对大鼠睾丸结构及睾丸组织 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 SD 大 鼠 70 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10 只) 和低、 中、 高剂量染毒组 (每组 20 只, 分别给予 10 支、 20 支、 30 支香烟烟雾暴露)。 染毒组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 每日 1 次, 每次 30 min, 各剂量染毒组分别染毒 6 周和 12 周(每个时段 10 只大鼠)。 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后, 摘取睾丸, HE 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睾 丸组织 Na+-K+-ATP 酶、 Ca2+-ATP 酶活性。结果 随染毒剂量增加, 各组大鼠体质量逐渐降低 (P < 0.05)。染毒组 大鼠睾丸病理切片观察到不同程度损伤, 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 损伤逐渐加重。染毒 6 周后, 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 Na+-K+-ATP 酶活性低于其他 3 组 (P < 0.05), Ca2+-ATP 酶活性低于对照组 (P<0.05)。染毒 12 周后, 低、 中、 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 Na+-K+-ATP 酶、 Ca2+-ATP 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香烟烟雾染毒可减缓雄性大鼠生长, 导致睾丸组织损伤, Na+-K+-ATP 酶和 Ca2+-ATP 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