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为模型进行双向转运实验,通过研究时间、给药浓度、P-gp抑制剂对模型药物转运的影响,确定其BCS分类及初步吸收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b_1、Rg_1为高溶解性药物,三七皂苷R_1为低溶解性药物。Star Drop模型预测溶解性与P-gp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三种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均小于14.96×10~(-6)cm·s~(~(-1)),为低渗透性药物,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_(app(BL-AP)/(AP-BL))均小于1.5。维拉帕米能降低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速率,对人参皂苷Rb_1无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_1和Rg_1为BCSⅢ类药物,三七皂苷R_1为BCSⅣ类药物。三种药物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转运不受P-gp调控,同时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袁莉  石鹏  林为民  付宇  傅忠国 《医学争鸣》2007,28(4):363-363
0 引言 大剂量青霉素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 ,一般情况下头孢菌素类主要以消化道,干扰凝血及皮疹为主,药典及说明书未见其起神经-神经异常的讲述. 但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多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不同的头孢菌素类引起神经-精神异常,其他医疗机构也有类似的观察报道[2].  相似文献   
43.
两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给予羟氯喹,100mg~200 mg,口服,2次/日,3~4天后,分别出现双下肢皮疹,伴瘙痒和手掌和脚掌皮肤发红,有皮疹出现,停止使用羟氯喹后,皮疹逐渐消退,皮损好转.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均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因支气管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的120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各60例。预防组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照组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比较两组腹泻患儿所占比例、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和疗效。结果预防组腹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3.3%,P<0.05),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3.2±1.0) d,对照组(5.1±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现腹泻后第3,5天便次比较,预防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能有利于减少婴幼儿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早期应用可能有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47.
我科收治肾病综合征伴高热、鼻出血、全血细胞减少危重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20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 d于2008-11-09入院。查体:T37.3℃,BP 120/80 mm Hg,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18 g/L,RBC 4.10×1012/L,WBC 2.3×109/L,N0.37,L0.53,M0.09,B0.01,PLT153×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红细胞6~8/高倍;粪常规及潜血  相似文献   
48.
安乃近致暴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发热半天,皮肤瘀斑2 h入住本院.患儿因发热,家长在私人诊所购买安乃近片,给予患儿1/3片,po,服药后1 h余皮肤出现大片紫斑,哭闹,无呕吐、腹泻,无咳嗽,无抽搐.入院体检:体温 37.8 ℃,呼吸34 次&#8226;min-1,心率124次&#8226;min-1,血压 95/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躯干、臀部及四肢见较多紫癜和瘀斑,面部见散在紫癜.咽红,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无脓栓.口唇及口腔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紫癜.血常规:白细胞18.5×109&#8226;L-1,N 0.729,L0.125,红细胞3.96×1012&#8226;L-1, 血小板236×109&#8226;L-1.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高岭土部分促凝血激酶时间、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均无异常,心肌酶: 肌酸磷酸激酶143 U&#8226;L-1,肌酸激酶同工酶15 U&#8226;L-1、乳酸脱氢酶340 U&#8226;L-1.入院后给予克林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丹参改善微循环,口服双嘧达莫等处理,后体温正常,紫癜处皮肤渐转为暗紫色,但瘀斑处皮肤颜色渐转为黑色并变硬、结痂,考虑出血性坏死,后转上级医院外科进行植皮,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9.
何先珍  白淑霞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骨科》2015,34(6):755-756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发病前无感染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11月7日门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3×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16.30%,淋巴细胞比例(L)71.0%,单核细胞百分比(M)6.5%,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3.370×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4.0 g.L-1,血小板(platelet,PLT)4.0×109.L-1。体检:神志清楚,全身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未见瘀斑及紫癜。前囟平,张力不高,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以颗粒性为主;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Torch五项检查,大小便常规均无异常,心肌酶:羟丁酸脱氢酶286.0 U.L-1,肌酸激酶同功酶26 U.L-1,乳酸脱氢酶375.0 U.L-1;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已接种乙肝疫苗2剂,卡介苗1剂,未发生不良反应。结合症状、体征及辅检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次1 g.kg-1,共用2次,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2013年11月12日皮肤出血点基本消退,复查PLT 100×109.L-1; 患儿发病前无发热、呕吐、腹泻,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出院后随访半年,患儿4个月时改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后未见不良反应,接种其他疫苗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产检且住院分娩的100例GBS感染孕妇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本院产检且住院分娩的100例未感染GBS的正常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比较2组母婴结局。结果 2组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是影响母婴预后的关键原因,可增加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风险,临床应重视孕妇GBS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