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中常因严重并发症而中断治疗。我科于1998-08~2005-12对13例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mu ltip le organ failure in the elderly MOFE)患者在床旁行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探讨在CVVH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预  相似文献   
72.
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情况,为该病的早期防治和康复介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提取58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eardiomyopathy,H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钙蛋白T(cTnT)基因8、9、11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出现异常条带者直接测序验证。结果:58例临床确诊的HCM患者cTnT基因8,9,11号外显子,除160位密码子存在ATC和ATT多态性外,未发现基因位点的异常。结论:与国外报道的肥厚型心肌病约20%是由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引起相比较。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突变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是基于分子杂交原理而建立的经典的突变榆测方法,也是DNA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突变筛查.实验拟建立一种适合快速大规模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45Trp突变(C4693T)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7/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生物学诊断与治疗实验室完成.直接测序研究证实的具有cTn Ⅰ基因Arg145Trp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正常对照1名,受试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自外周血白细胞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含有突变位点的外显子,点于硝纤膜上,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48,52,56℃)下再与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及野生探针杂交,摸索最佳杂交条件.根据最佳杂交条件,分别在100倍浓度无关探针条件下行非特异性竞争杂交,在100倍浓度未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条件下行特异性竞争杂交.结果: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和NBT/BCIP观察杂交结果:①突变及野生探针在48℃杂交时,除阴性对照外,2个患者及正常对照样本均见明显阳性信号.②在52℃及56℃条件下突变探针正确榆出两个突变样本,但以56℃结果最佳.③100倍浓度无关探针杂交存在时,对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没有影响,2个患者样本均见明显阳性信号.100倍浓度未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存在时杂交,完全抑制生物素标记的突变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结论:所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能够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45Trp突变(C4693T),适合该突变的快速大规模筛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RECK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在前列腺癌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及不同前列腺细胞株BPH-1、DU-145、LNCap以及PC-3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前腺癌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及4种不同前列腺细胞株中RECK基因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RECK mRNA和RECK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DU-145、LNCap以及PC-3细胞株中RECK基因的表达低于BPH-1细胞株(P<0.01)。结论 RECK基因可能通过抑制MMPs的表达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一种源自肝内淋巴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迄今报道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00余例,约占结外淋巴瘤的0.14%,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1%[1].国外报道部分PHL患者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以及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等[2].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预后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8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中医院获得性肺炎6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5例;存活23例,死亡59例,死亡组年龄明显大干存活组[(84.67±3.58)岁vs (76.25±6.87)岁,P<0.05].死亡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治疗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16.32±4.24)明显降低,而死亡患者(28.53±2.71)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 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基础疾病多、多器官受累、APACHEⅡ评分高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足量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早期预防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降低老年重症肺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1例接受机械通气时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使用咪唑安定,按年龄分为2组,A组为老年组(年龄≥80岁),B组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2组均根据Ramsay镇静评分调整用药剂量,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2组病人用药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烦躁、人机对抗,改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FPG与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331,P<0.001)及偏相关性分析(r=0.379,P<0.001)均显示FPG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HbA1c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96);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行偏相关分析,HbA1c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1,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和HbA1c均是ACS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PG和HbA1c预测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7和0.581,FPG=7.0mmol/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0%和86.6%;HbA1c=6.0%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4%和62.5%,两者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P=0.534)。结论 FPG和HbA1c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80岁老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情况及其功能特点.方法 取30例≥80岁老年人及30例60~70岁老年人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h后获得单核细胞,用含有rhGM-CSF和rhIL-4的培养基培养1周,观察2组DCs的生长、活力、存活时间、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80岁组DCs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死亡,培养至第7天大部分细胞死亡,获得的DCs数量较少,其中有8例未能培养出DCs;较60~70岁组对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也显著下降,而60~70岁组培养细胞的活力保持较好,至第7天均可获得数量较多的DCs.结论 较60~70岁组,≥80岁组外周血培养的DCs体外的生长活力、T细胞刺激能力明显降低,可能是≥80岁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检测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的可行性。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9例(2例曾直接测序证实7号外显子Arg145Trp突变),PCR扩增cTnI基因7号外显子,予PCR-SSCP检测突变,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例Arg145Trp突变者均有异常条带,余未证实突变者未见阳性条带。结论PCR-SSCP检测肥厚型心肌病cTnI基因Arg145Trp突变具有良好的检出性,可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