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4篇
  免费   2675篇
  国内免费   2159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254篇
妇产科学   351篇
基础医学   3311篇
口腔科学   461篇
临床医学   3766篇
内科学   4190篇
皮肤病学   466篇
神经病学   1373篇
特种医学   9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979篇
综合类   548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827篇
眼科学   822篇
药学   3349篇
  32篇
中国医学   1509篇
肿瘤学   239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872篇
  2021年   1531篇
  2020年   1165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965篇
  2017年   1012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1397篇
  2014年   1723篇
  2013年   1591篇
  2012年   2333篇
  2011年   2460篇
  2010年   1587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591篇
  2007年   1551篇
  2006年   1583篇
  2005年   1328篇
  2004年   1009篇
  2003年   969篇
  2002年   864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621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媒体材料效果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4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媒体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该材料由课题组于2003-2005年间设计制作,包括“艾滋病知识”折页、“了解艾滋病”海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和“认识艾滋病”宣教片等4种。方法2005年12月在珠海市选取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18~60岁外来工为测试对象,随机分组对4种材料分别进行评价,各调查了251、248、257和252人,共1008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访者的一般情况和对材料信息的可接受性、通俗性和材料形式的生动性等8项指标的评价,采用分级定量赋分的方法进行量化评分,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4种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总得分平均值分别为74.2±15.0、77.7±13.5、73.0±13.8和77.2±13.6,得分最高的是海报,为77.7±13.5分,最低的是手册,为73.0±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效果的差异,而材料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俗性、简明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是影响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报是最适合用于城市外来工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材料,其次是宣教片。  相似文献   
102.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应激小鼠皮肤肥大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现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竹黄Ⅱ号对应激小鼠皮肤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束缚应激诱导小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竹黄Ⅱ号抑制了此效应。结论:提示竹黄颗粒剂Ⅱ号可抑制心理应激诱导的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 and the pig-to-human spread of the epidemic and infectious disease in 1998 in East China.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surve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igs and patients, and pathogen isola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disease had a character of quick onset, serious symptoms, short course and high mortalit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 were high fever, sometimes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then might develop to myositis, fascitis, DIC, multiple organ failure, shock and usually died in 2-3 d. Among 25 patients, 16 manifested clinically as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 and 9 streptococcal meningiocephalitis syndrome. The mortality was 81.25% and 11.11% respectively.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diseased pigs and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morphology, staining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Conclusion: The pathogen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patients and pigs were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i.  相似文献   
104.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SARS的61例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88.5%患者在起病1周内肺部出现肺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迅速扩大.2周内病变达高峰,有57.4%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病情重.83.6%患者在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恢复期16例CT扫描中,有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6例患者合并感染,病期延长,4例死亡.结论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发展迅速,大部分两肺受累,重症比例高,易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大黄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ALI)胃肠粘膜 pH值 (i pH)的影响。 方法  12只雄性新西兰兔 ,体重为 2 0~ 2 5kg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CON组 ,n =6 )和内毒素组(LPS组 ,n =6 ) ,静注内毒素复制ALI模型。动物在注入LPS后 (2 0 5± 1 0 5 )h ,氧合指数 (PaO2 /FIO2 )≤ 30 0。此时为ALI,肺组织学可见肺泡水肿 ,肺泡壁淤血 ,肺泡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另取12只雄性新西兰兔 ,待ALI模型成功 ,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大黄组 (D组 ,n =6 )和对照组 (NS组 ,n =6 )。D组从胃管内注入大黄 2 0g/kg ,NS组从胃管中注入生理盐水 2 0 g/kg ,作为对照。观察各时点i pH的变化 (时点分为 :基础值时、ALI时、ALI后 1、2、3、4、5及 6h)。 结果 NS组i pH在ALI后 4、5及 6h较基础值时降低 (P <0 0 5 ) ,在ALI后 5h及 6h较ALI时降低 (P <0 0 5 ) ;D组i pH在ALI后 4h及 5h较NS组升高 (P <0 0 5 ) ,而在ALI后 6h较NS组同时点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大黄可提高LPS性兔ALI胃肠粘膜pH值 ,因而对兔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索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作者密切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地探讨了教学过程自身的和谐、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等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对16例脑膜瘤栓塞,探索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效果。方法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脑膜瘤血供.证实无颈内、外动脉“危险吻合”存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脑膜瘤颈外供血动脉。结果 本组16例脑膜瘤DSA表现典型,栓塞术后除5例局部头皮痛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4d均手术顺利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与未行栓塞者对比平均每例减少出血约300ml,以Ⅱ型明显。结论 脑膜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110.
采用电磁血流仪和血气分析等技术,研究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犬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肝脏血流和氧耗影响。 1%普鲁卡因复合液以 1.0mg· kg-1/min速度静滴时,随麻醉时间延长,血浆普鲁卡因浓度逐渐升高,60分钟达56.9±8.7mg/L。体循环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趋于稳定,仅在60分钟产生明显的体循环抑制效应。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降低27%、25%,心指数由3.52±0.21L·min-1/m2降至 3. 08±0.12L· min-1/m2。肝总血流量和氧耗与体循环动力学呈一致性变化。因此,肝脏疾患及肝手术的患者,只要控制血中普鲁卡因浓度不过高,仍可安全实施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