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91篇
  免费   7127篇
  国内免费   4802篇
耳鼻咽喉   690篇
儿科学   1014篇
妇产科学   737篇
基础医学   6180篇
口腔科学   1458篇
临床医学   10455篇
内科学   8265篇
皮肤病学   949篇
神经病学   2396篇
特种医学   27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6488篇
综合类   19566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849篇
眼科学   1313篇
药学   9250篇
  119篇
中国医学   6288篇
肿瘤学   4597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706篇
  2022年   1802篇
  2021年   2605篇
  2020年   2354篇
  2019年   1641篇
  2018年   1655篇
  2017年   2173篇
  2016年   1734篇
  2015年   3106篇
  2014年   4093篇
  2013年   4458篇
  2012年   6828篇
  2011年   7273篇
  2010年   6197篇
  2009年   5624篇
  2008年   5930篇
  2007年   5959篇
  2006年   5498篇
  2005年   4622篇
  2004年   3414篇
  2003年   2974篇
  2002年   2452篇
  2001年   1865篇
  2000年   1454篇
  1999年   943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报告1例严重胸腹部闭合性联合伤所致的急性呼吸心跳骤停得到成功救治的病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后,因病情可能发展,应随时注意复查胸片、血气等;若基层医院条件不够,应及时转往上级医院,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2.
兔精原干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精原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用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两种方法培养幼家兔精原干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并对细胞的糖原、脂质及c-kit受体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的分离并培养幼家兔精原干细胞.在培养细胞中精原干细胞为主体细胞,并可见少量间质细胞.根据精原干细胞体积大小和形态特点,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PAS染色,精原干细胞胞质呈阳性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体积较小的精原干细胞c-kit受体呈强阳性反应,体积较大的大精原干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间质细胞PAS染色和c-kit受体染色呈阴性反应,而脂质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精原干细胞培养无论有无饲养层,均能呈集落状生长,但有饲养层的培养,细胞的生长明显优于无饲养层培养.结论:青春期前的睾丸生精小管是精原干细胞最集中、数量最多,且容易获取分离的部位;精原干细胞的成功培养为今后重建完整的生精细胞系的治疗性移植和对这类定向干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潜能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3.
张钧  李鸣  李平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4):420-42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1988年1月~2001年5月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125例,对其手术并发症发生、局部复发、转移情况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甲状腺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组;局部复发、转移率低于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癌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应掌握手术指征,改进、提高手术技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齿槽裂修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查阅1950年至2006年有关齿槽裂修复的文献,归纳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方法,并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齿槽裂修复的主要目的:关闭口鼻瘘;建立稳定、连续的上颌骨牙弓;为牙齿萌出提供基础;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主要治疗方法:植骨术;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骨和生长因子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是9~11岁时混合牙列期。结论 在9~11岁混合牙列期手术,以髂骨松质骨为移植材料被认为是修复齿槽裂的主要手段。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是齿槽裂修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5.
调节血脂:来自心脏病学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2009年第1期重点为:调脂治疗.目前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即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调脂治疗,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它们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86.
Ganoderma sinensis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Oriental countr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ipid extract from Ganoderma exhibits direct cytotoxicity against tumor cells. Here,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lipid extract from germinating G. sinensis spores,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that have no direct tumoricidal activity, induce potent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in human monocytes/macrophages. Upon stimulation with the lipid extract, monocytes/macrophages exhibited markedly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urfac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onditioned medium from stimulated cells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tumor cells. Apparently, the lipid extract triggered macrophage activation via a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that associated with LPS. Moreo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lipid extract could partially re‐establish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ddition to its direct tumoricidal activity, the lipid extract from G. sinensis spores could exert antitumor activity by stim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human monocytes/macrophage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 carboplatin-Fe@C-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 C - Fe@C-CN )结合磁场在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和药动学过程。 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40 只为 A 组, 正中开腹行肝动脉插管,按卡铂 5 mg·kg-1 体重注入 C-Fe@C-CN 的生理盐水分散液,以肿瘤组织为靶区施加 0.5 T 磁场 30 min 。分别在给药后 0.25 , 0.5 , 1 , 3 , 6 , 12 , 24 和 48 h 各时间点,每组取 5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浆、靶区肿瘤、非靶区肝、肾、脾和肺组织标本,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卡铂浓度,药物浓度数据用 3P87 药动学程序分析处理,并组织学 观察 C-Fe@C-CN 的在各脏器分布情况。 另 40 只健康大鼠为 B 组,以左肝叶为靶区,给予相同的处理作为对照。 结果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 c max 是 65.21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8.47 μg·g-1 )的 1.7 倍。 48 h 时 A 组靶区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是 7.27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11 μg·g-1 )的 2.3 倍。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AUC 是 906 mg·h·L-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421.34 mg·h·L-1 )的 2.2 倍。 2 组药动学参数值相近。病理学观察 显示, C-Fe@C-CN 在磁场作用下聚集于肿瘤细胞间隙中,并可栓塞于部分细小动脉。非靶区肝组织内少见 C-Fe@C-CN 的聚集和栓塞的血管。 结论 C-Fe@C-CN 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在磁场的引导下对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靶向性,成倍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轻、中、重度CP患者共166例及80名无牙周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VDR BsmI、VDR ApaI和VDR TaqI的基因型,分析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CP患者中VDR ApaI等位基因A携带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CP与中度CP、重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R BsmI、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ApaI等位基因A可能与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9.
下半面部除皱术的综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年人下半面部皮肤松弛整形时,对不同特点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设计,使面部有明显且理想的改善。方法:通过23例就医者面部的综合设计,采用耳前耳屏切口下半面部SMAS筋膜提紧术,结合下颌吸脂、脂肪移植填充、祛眼袋术及隆鼻术,达到一个理想的面部除皱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3例,年龄28~56岁,女性21例,男性2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眼袋手术14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下颌吸脂12例,其中有9例行脂肪移植术,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隆鼻4例。通过23例患者面部的综合设计,将面部皮肤提紧术、吸脂术、脂肪移植术、隆鼻术、祛眼袋术结合进行,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对面部松弛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发现患者的缺陷,精心设计,减少创伤,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ta-1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mRNA与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结果:①Mta-1mRNA与蛋白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73.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经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Mta-1蛋白与Mta-1mR-NA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为0.945,P=0.000;CD34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ta-1mRNA与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3,P=0.000。结论:①Mta-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Mta-1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