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86篇
  免费   6967篇
  国内免费   4370篇
耳鼻咽喉   721篇
儿科学   1501篇
妇产科学   437篇
基础医学   4459篇
口腔科学   1193篇
临床医学   9538篇
内科学   6838篇
皮肤病学   886篇
神经病学   1548篇
特种医学   2997篇
外科学   6871篇
综合类   21420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411篇
眼科学   1020篇
药学   8847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702篇
肿瘤学   3198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1985篇
  2021年   2618篇
  2020年   2340篇
  2019年   1148篇
  2018年   1339篇
  2017年   1789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2516篇
  2014年   3450篇
  2013年   4519篇
  2012年   6891篇
  2011年   7165篇
  2010年   6599篇
  2009年   6130篇
  2008年   6355篇
  2007年   6274篇
  2006年   5547篇
  2005年   4566篇
  2004年   3262篇
  2003年   2746篇
  2002年   2126篇
  2001年   2071篇
  2000年   1512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建模(CAMM)、分子力学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5-氨基水杨酸(5-ASA,C7H7NO3,美沙拉灵(sp-57-6))与乙基纤维素(EC)的溶混性。模拟结果显示,在273K至316K的温度范围内,5-氨基水杨酸与乙基纤维素能以任何比例混溶。得出Emix(T)=A+BT+C/T模型,A=0.3694E+04,B=-0.2610E-02,andC=0.1818E+04,以及Emix(T)模型标准方差,S=0.2654E-03kcal/mol。对乙基纤维素及5-氨基水杨酸与乙基纤维素混溶过程的能量和构象分析表明,混溶过程中有乙基纤维素分子内和乙基纤维素与乙基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形成。对两相混溶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生物不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在71例乳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显微切割获得DNA和聚全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53第8外显子(exon8)突变的情况。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1.6%,正常及交界性肿瘤均为阴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P5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CD44v6、E -Cadherin表达与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人鼻咽癌细胞克隆株F1在体外与鼠肺块共同孵育及胸内移植 ,然后将带瘤细胞肺块 (Ⅰ组 )和胸内瘤组织块 (Ⅱ组 )各行裸鼠皮下移植 ,并与瘤细胞悬液皮下移植瘤 (Ⅲ组 )比较 ,观察各组移植瘤转移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移植瘤回复培养细胞CD44v6和E -Cadherin表达。结果 Ⅰ组和Ⅱ组皮下移植瘤的总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Ⅲ组 (其中ⅠvsⅢ ,P <0 .0 5) ;肺转移仅发生在Ⅰ组。这两组移植瘤细胞CD44v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79.7± 5.7) %、(74.1± 3.1 ) % ,第 3组为 (65.6± 4.31 ) %移植瘤转移率与CD44v6高表达密切相关 ;E -Cadherin阳性细胞分别为 (41 .7± 4.9) %、(43.8± 6.4) %和 (2 7.4± 4.9) % ,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的过表达和E -Cadherin功能障碍 ,可能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介绍应用AO异形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C型)的经验,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前外侧切口,对于C2、C3型骨折一期植骨,术后常规对流冲洗3天,3日后行下肢功能康复锻炼器(CPM)功能锻炼,2周后扶拐非负重行走,6~8周逐渐负重行走。结果 26例中,优14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7%;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0.5个月)。结论 AO异形股骨髁支持钢板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免疫组化SP法,通过纤支镜取材或刷片研究肺癌及肺良性病的nm23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索nm23在肺癌中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肺良性病组(P〈0.05),肺癌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表明:nm23蛋白的表达可为术前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免疫相关 lncRNA, 并构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预测模型。 方法 下载 TCGA 数据库中的结肠癌 lncRNA 表达谱, 数据经 TPM 标准化后分析所有 lncRNA 的差异性表 达, 其中缺失值的补充采用 KNN 法, 通过共表达方法提取并鉴定免疫相关 lncRNA, 然后对差异性表达的 lncRNA 进行 LASSO 回归分析, 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 最后使用 R 4. 0. 2 统计学软件的 ggplot2 包基于 lncRNA 风险评分与基因表达关系, 构建风险因子关联图、 KM 曲线及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的 ROC 曲线。 结果 经过表达差异性分析发现, 共有 2 258 个 lncRNA 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性表达, 其中上 调的有 1 648 个, 下调的有 610 个。 选取差异表达前 100 位的免疫相关 lncRNA 进行 LASSO 回归分析, 共筛 选出 12 个 lncRNA, 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后显示 AC092723. 1、 AC007182. 1 和 AC004947. 1 与预后明显相关, 使用 R 4. 0. 2 统计学软件构建预后风险因子关联图, ROC 曲线显示其预测 1 年、 3 年和 5 年的预测价值均较高, 其 AUC 分别为 0. 79 (95 % CI: 0. 67 ~ 0. 91), 0. 78 (95 % CI: 0. 66 ~ 0. 9), 0. 7 (95 % CI: 0. 51 ~ 0. 9)。 结论 研究使用 TCGA 公共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的预后模型显示有 较高的预测价值, 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外, 对未来 lncRNA 相关结肠癌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心血管MRI(CMRI)技术的进步,多模态CMRI已广泛用于评估二尖瓣病变,可显示瓣膜解剖学结构、评估瓣膜病变严重程度、量化心腔容积及心肌纤维化,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危险分层方面取得较多进展。本文围绕CMRI评估二尖瓣病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含氯含碘及戊二醛类高效消毒剂毒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效消毒剂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某品牌的三种消毒剂,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①某品牌消毒片(含氯)小鼠经口LD50为2228mg/kg,属低毒类,戊二醛和复合碘为实际无毒类;②消毒片和戊二醛一次皮肤刺激、复合碘一次眼刺激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均无明显刺激性;③三种消毒剂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均为阴性,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非染色体断裂剂。结论三种消毒剂急性毒性和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999.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市西城区1989~1997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以控制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对1989~1997 年北京市西城区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资料做了分析。1989~1997 年北京市西城区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为38-49/10 万。其中1994 年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84/10 万;1997 年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16-57/10 万。副反应发生年龄以6 岁最多,占总反应的72-70 % ;其次为< 1 岁,占9-39% 。90-09 % 的副反应发生在接种后≤1 天。88-17% 的副反应与接种≥2 次同种疫苗有关。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分别占总反应的2-09% 、70-61% 、27-30% 。其中157 例异常反应中过敏反应占59-24% ,非特异性反应占40-7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