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观测6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A组)和63例特发性房颤患者(B组)的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之间的Pd和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40ms、Pmax≥110ms及二者结合时,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敏感性在AB两组结果分别是83.9%、85.5%、77.4%和81.0%、87.3%、79.4%,特异性分别是79.0%、71.0%、90.3%,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是80.0%、74.6%、88.9%和79.7%、75.3%、89.3%。结论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无创而可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否根据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CD34^+水平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动脉血管病变程度。方法高血压病患者组62例,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分层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作外周血循环EPCsCD34^+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alation,FMD)测定并作EPCsCD34^+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FM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外周循环EPCsCD34^+水平随着其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各组间比较川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FMD随着其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显著下降(P〈0.01)。各研究组高血压病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呈负相关(r=-0.875,P〈0.01),与肱动脉FMD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下降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动脉血管功能损伤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循环EPCs CD34^+水平可以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动脉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前后均抽静脉血测定血脂,采用高分辨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肱动脉FMD(6.32±0.35)%较治疗前(2.50±0.21)%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口服普伐他汀(40 mg/d)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飞雄  邓兴臣 《河北医学》2005,11(5):416-418
目的: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48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NIP组,4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指标、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心肌酶CK及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均低于NIP组,IP组梗死后左室功能亦优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损害及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