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07-2008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2008年分别随机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43和27个监测县,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并在监测县分别设置了919和551个水质监测点,于2007、2008年丰(7或8月)、枯水期(3或11月)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2008年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为35.72%,较2007年的31.80%提高了3.92个百分点;以地表水为饮用水的人口比例为28.72%,较2007年的22.15%提高了6.57个百分点。2008年水样合格率(24.59%)高于2007年(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水期水样合格率(17.28%)低于枯水期(2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2008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26.89%)高于分散式供水(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项检测指标中,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在97%以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集中式供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在34.76%~80.68%,分散式供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在21.43%~66.57%。结...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某矿区周边2km砷污染对村民的健康影响程度,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职业医学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A、B2个村开展现场调查。结果2个村70.2%(450/641)的村民出现了尿砷超标,64.58%(93/144)出现头痛等神经症状,有消化道症状的占41.67%,发病村民大都饮用A村地下河自抽自来水,该水含砷2.58mg/L,村民水柜水砷为4.90mg/L。矿区停工2个月后,地下河水砷降低到0.001mg/L(正常限值)以下。驱砷2个疗程后,村民尿砷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调查村出现了地下水砷污染。建议加强矿区环保监管,加强饮水水质监测,保障村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为有关部门研究并制订有效的饮水卫生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查询科技期刊网收集2007-2008年公开报道的自备井水水源供水污染事件,并对其发生的特点、原因和对健康的危害进行分析. 结果 40起污染事件以生物污染为主,占92.50%;发生的场所以学校为主,占67.50%;污染环节因水源受污染引起的占95.00%;生活污水和粪便为主要污染物,分别占62.50%和22.50%;40起事件中平均每起影响人数达6 993人,平均发病人数131人,平均发病率为1.87%. 结论加强对自备井水供水水源的生物污染风险控制和对水质进行有效消毒是预防控制该类水污染事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1959~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959~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及其意义.方法 分析1959、1982、1992、2002广西4次营养调查资料,评价膳食结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相关慢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1959~2002年广西居民摄入动物类食品逐年增加,植物类食品缓慢减少.畜、禽、肉、油脂、水果增加较快,奶、蛋、水产豆类不足,谷薯类缓慢下降.城市居民鱼虾、蛋、奶、蔬菜、水果年增长率比农村居民高.农村居民畜禽肉年增长率比城市居民高,谷类年下降率比城市居民大,1993~2002年蔬菜递减较快.来自脂肪的能量已占总能量的31.3%.营养不良呈逐年下降趋势,营养过剩慢病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居民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营养过剩慢病患病率则高于农村居民.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已进入了膳食营养结构急剧变迁的关键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有明显的由低脂膳食向高脂膳食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
广西城乡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为指导儿童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评价标准,分析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广西250名城乡6岁以下儿童的膳食与营养状况。结果城市儿童钙、锌等摄入水平分别为RNI的38.1%、64.7%,三大营养素和其它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均达到RNI或AI水平;农村儿童食物能量摄入基本达到标准要求,蛋白质为RNI的71.5%,而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钾、铁、锌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明显不足,其中,钙仅为RNI的21.93%。结论广西城乡儿童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农村儿童营养问题突出,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为促进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由受到技术培训的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按照统一规定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表格对辖区内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厕所卫生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桂林市辖农村寄宿学校320所,饮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4.93%(254/339);而供水类型以自备水源供水为主,占59.37%(190/320),其次为乡村级供水占32.19%(103/320);仅有35.94%(115/320)的学校能够提供安全饮水。学校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2.81%(137/320),57.19%为深坑旱厕或浅坑旱厕,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水平较低,仅为11.83%。结论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以缺乏水处理卫生设施的自备水源供水为主要供水类型,而厕所粪便则成为学校饮水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加强对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和厕所卫生设施建设是预防和控制介水性肠道传染病在该地区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7.
324家公共场所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良庆区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状况。方法根据WS/T205-2001《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结果对南宁市良庆区324家单位的公共用品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共采集1298份样品。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抽检总合格率为72.9%,其中美发工具类用品抽检合格率高达95.1%;杯具类样品抽检合格率仅17.9%。结论南宁市良庆区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抽检总合格率较低(72.9%),尤其是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提高其卫生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细胞因子IL-2、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TIVA)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吸入全麻组(GE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CO2气腹建立后(T2)、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T3)、术后1d(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相应各时点血清IL-2、IL-6和IL-10浓度。结果与诱导前(T0)相比,各组IL-2在手术切皮时(T1)均明显下降(P〈0.01),切皮后TIVA组和GA组IL-2浓度逐渐升高,TIVA组与GA组IL-2浓度至术后24h(T4)时恢复至麻醉诱导前(T0)水平,而GEA组直到术后24h(T4)时IL-2浓度仍低于麻醉诱导前(T0)水平(P〈0.01)。各组IL-10浓度在手术切皮时明显增高(P〈0.01),TIVA组IL-10浓度至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达高峰,术后24h渐恢复正常,GA组及GEA组IL-10浓度在CO2气腹建立后渐恢复正常;GA组IL石浓度在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渐恢复至麻醉诱导前水平。结论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胺行麻醉诱导可对患者产生免疫抑制,表现为IL-2浓度的下降;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促进患者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产生;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了解广西城市供水水质总硬度状况,为下一步研究饮用水硬度与健康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导出广西2017—2019年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其中的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2017—2019年广西城市供水末梢水总硬度检测结果范围在0.0~266.8 mg/L,合格率100.0%。不同年度水质总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区域水质总硬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最高的是河池市(210.4 mg/L),最低的是防城港市(9.8 mg/L)。不同水源类型水质硬度、同类型水源不同城市水质硬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地下水源末梢水硬度最高(165.3 mg/L),其次是江河水源(125.0 mg/L),最低是水库水源(93.9 mg/L)。末梢水pH值与总硬度呈正相关(rs=0.622,P<0.001),末梢水溶解性总固体与总硬度呈密切正相关(rs=0.907,P<0.001)。 结论 广西城市饮用水总硬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不同区域、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总硬度不同,应据此情况开展相关人群健康影响研究,并根据各地饮水特征指导人群合理膳食和健康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