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高血糖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28例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前后不同血糖状态下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胰岛素和C肽释放倍数随空腹血糖的下降而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空腹高血糖可抑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短期降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在一定水平的脉冲电场刺激的作用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并与传统静态细胞培养下的细胞作比较,从而探究脉冲电场刺激对细胞的生长率、黏附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聚己内酯(PCL)纳米纤维支架,将人内皮祖细胞接种于已缝有PCL的电刺激反应器上,按照0V、1V、2V、4V的电压分组,分别反应1h、2h,采用HE切片、电镜、MTT等方法,观察细胞在PCL上的黏附情况及细胞活力。结果通过脉冲电场刺激的方法,细胞黏附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与传统静态培养下的细胞相比,经过脉冲电场刺激的细胞更易在PCL支架表面黏附与生长,而50Hz,2V/cm的条件即是诱导细胞黏附的最佳环境条件。结论脉冲电场刺激的应用在组织工程学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多种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主要指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以及视听觉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障碍。感觉统合训练通常都是基于经典的感觉统合理论,临床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及脑性瘫痪(CP)等多种疾病治疗。本文就感觉统合理论及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范围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孙冰  王清防  慕明章  黄晨 《山东医药》2012,52(36):24-26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1年2月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8例小儿胫骨骨折临床资料,对骨折愈合时间及钉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5~18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2个月.单臂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4例,有限内固定0例,开放骨折3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9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5例.组合式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2例,有限内固定l例,开放骨折2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3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4例.结论 骨折断端的稳定对外固定器的保护理念应受到临床重视,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时间及防止钉道感染.外固定器主要是维持和稳定骨折,不能依靠外固定器来复位骨折,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外固定器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EVGE治疗的Stanford B型AD患者30例,其中15例于DSA下经皮穿刺联合放置血管缝合器行EVGE治疗,为观察组;15例行传统(切开股动脉)行EVGE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手术部位血管直径、生活质量评分及支架移位情况。 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 vs. 100.0%,χ2=1.03,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3.57±14.30)ml vs.(69.82±2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63±1.07)d vs.(3.87±1.25)d]和住院时间[(5.47±1.85)d vs.(7.65±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0,P均<0.05)。局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2.54±13.52)vs.(83.25±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两组术后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架未出现移位情况。 结论:在DSA下进行EVGE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患者,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成功率和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促进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通过在“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对医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尝试,将“爱护实验动物,敬畏生命”这一思政要素有机融合于该课程教学。从教学对象、设计、目标、课上及课下实践活动等环节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推进方向。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思路,助力有温度有情怀的卓越创新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PE联合CVVHD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氨、凝血系列、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对症支持以及PE联合CVVHDF治疗,11例患者存活9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肝性脑病缓解、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康复。随访1年,7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1例进展为慢性肾脏病,无患者进展至慢性肝衰竭。结论 PE联合CVVHDF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该地区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杨浦区社区2 022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结果上海市2 022名社区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左心室肥厚、超重或肥胖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9.1%、3.5%、62.8%、15.1%、17.9%、16.3%、8.2%、4.0%、2.9%、48.0%。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老年人对吸烟和饮酒的暴露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对心血管病和房颤的暴露率均低于女性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社区老年人比较,不同年龄男性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暴露率不同,不同年龄女性老年人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暴露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9.42±2.67)和(9.37±2.63)分,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47.7%和48.7%,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处于较高的暴露水平,近半数的老年人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BillrothⅠ式吻合)对胃体中部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9例早期胃体中部癌(cT1N0M0)病人进行1∶1前瞻性随机化入组,其中LAPPG组(行LAPPG)34例,LADG组(行LADG,BillrothⅠ式吻合)35例,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症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Ⅱ级以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BR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下诊断BRG比例LAPPG组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8.8%)vs.16例(45.7%),χ^2=11.763,P=0.001];LAPPG组中Kellosalofen分级Ⅱ度以上BRG的比例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5.7%)vs.9例(25.7%),χ^2=5.062,P=0.024];组织学活检发现LADG组胃小凹增生1例、腺体萎缩伴肠化3例,LAPPG组未观察到上述病理组织学异常,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PG治疗早期胃体中部癌安全可行,该术式较LADG可改善术后BRG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对病人术后长期疗效及残胃癌发生率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RCT研究的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