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与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实现组织繁荣的必由之路。如何让一个培养“生命守护者”的学校,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1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大量富余与技能型人才大量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提出优先在护理等四个专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把一部分富余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技能型紧缺人才[1]。2学习型组织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Peter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2]。3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彼德·圣吉认为,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及学习如何改变既定的心智模式方面,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g左右。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物于苏醒后按Bederson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评分大于3分后入选本实验,入选54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又分为1,3,7d三个时间点,每组每时间点6只动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按8μg/kg剂量肌肉注射,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肌肉注射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脑组织,然后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纳入大鼠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建立脑出血模型中共3只死亡,随后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发现脑内血肿量过大,致脑疝形成而导致动物死亡,后随机补充动物。①3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38.33±2.94),(45.33±5.35)个,P<0.05]。②7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29.00±5.48),(43.33±8.62)个,P<0.01]。③7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19.83±6.85),(28.33±5.72)个,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类在体内广泛分布的生长因子,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普遍具有促有丝分裂和损伤保护作用,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分化,并对多种组织损伤具有修复作用。本文旨在总结FGF对组织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中已用过的或可借鉴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顺铂(DDP)引起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取肾小管上皮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1)培养72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DDP,实验组在DDP作用12h后加入不同浓度aFGF,再培养48h后用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以DDP建立损伤模型,并在加药后12h加入一定量的aFGF,观察aFGF对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1)aFGF能使DD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升高。(2)DDP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FGF加DDP组与对照组比较,SOD、GSH-Px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A、NO升高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FGF对DDP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切除aFGF基因N端第1-27位残基得到的aFGF改构体(MaFGF),去除了aFGF的促有丝分裂活性,保留其非促分裂因子样活性,减轻了促进肿瘤生长和诱发癌症发生的潜在危险。本文对aFGF的理化特征、生物学效应以及作用机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正>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抗菌素,但有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肾毒性是其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本文探讨庆大霉素(GM)毒性作用对肝、肾形状学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保护作用.实验动物为20只豚鼠,雄雌各半并随机分为GM组和GM+bFGF组各10只,编号并称重.GM组动物按每只80mg/Kg在肌注庆大霉素17天,停药后继续注射生理盐水6天;GM+bFGF组在等量注射庆大霉素的同时加肌注2000U/Kg天bFGF17天,停药后继续注射bFGF6天.在处死动物前称重,迅速断头处死动物,剖腹,每只动物取1mm~3的肝实质、肾皮质各4块,分别置光镜和电镜固定液中做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GM组动物普遍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其中1只动物于实验第13天死亡,剩下9只体重明显减轻(p<0.05);光镜可见近端小管上度明显损害,细胞严重肿胀,空泡变性,有些上皮细胞出现脱落、坏死;电镜可见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大,数量减少,峭间隙扩张,峭不明显或消失,空泡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脑出血模型出血侧海马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和Bax、Bcl-2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模型鼠分为模型组、NS组和bFGF组各54只,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bFGF组肌肉注射bFGF(8ug/kg,1次/天),NS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干预第1、3、7天取出血侧海马组织,检测SOD活力、MDA含量及Bax 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模型组比较,bFGF组出血侧海马组织第7天SOD活力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第3、7天Bax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bFGF可通过促进氧自由基清除、降低Bax/Bcl-2基因的表达比值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对大白鼠颈动脉窦损伤的 保护作用以及量效关系。方法 将大白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中的aFGF1组、aFGF2组、aFGF3组各8 只。实验组大鼠分别经静脉注射0.14μg/ml,0.43μg/ml,1.30μg/ml的aFGF,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 水。20min后,用蘸有80%乙醇的棉球轻轻擦试颈动脉窦区,以损伤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神经末梢,并放置 10min,观察记录各组损伤前后夹闭颈总动脉时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P)和心率(HR)的 变化。结果 ①损伤颈动脉窦前,夹闭右颈总动脉,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均升高,夹闭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 <0.01)。②损伤右颈总动脉窦后,夹闭右颈总动脉,对照组血压不变,夹闭前后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实验组的aFGF1组、aFGF2组、aFGF3组血压均升高,夹闭前后比差异显著(P<0.05),夹闭前后的血压 差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值相比均显著(P<0.05),但未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在本实验中,HR均无明显变 化。结论 aFGF对大白鼠颈动脉窦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白花丹素(plumbagin)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是否对白花丹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①72 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白花丹素,实验组在白花丹素作用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MaF-GF,再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以白花丹素建立损伤模型,并在加药后24 h加入一定量的MaFGF,观察MaFGF对白花丹素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③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连续的观察并照相,记录对照组、致伤组、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①成功建立白花丹素致肝细胞损伤的模型:白花丹素能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与白花丹素的浓度相关。②白花丹素+不同浓度的MaFGF对肝细胞的抑制率随MaFG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IC50随着MaFGF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高,并呈现比较明显的剂量-效应特点。③白花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白花丹素+MaFGF组与白花丹素组比较,SOD活性升高、NO、MDA、LDH、GPT、GOT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白花丹素+Ma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活性或含量均未回落至正常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白花丹素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MaFGF对白花丹素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在体外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肝脏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经糖原染色法(PAS)鉴定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IC50分别为(3.501 5±0.6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