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观察其与BODE指数(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48例(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7例(COPD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BODE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且AECOPD组HAMD和HAMA评分均高于COPD稳定组[(16.21±4.80)分比(12.68±3.69)分;(10.01±2.99)分比(7.62±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BODE指数Ⅰ级无焦虑外,Ⅱ~Ⅳ级患者均有焦虑;且除Ⅰ级AECOPD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COPD稳定组外,其余各级AECOPD组HAMA评分均高于COPD稳定组[(5.63±1.03),(7.00±0.94),(9.23±1.32),(12.94±2.46)分比(6.00±1.84),(6.25±1.67),(8.26±1.01),(9.00±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Ⅰ级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级AECOPD组HAMD评分均高于COPD稳定组[(13.40±4.16),(15.27±3.64),(19.88±3.87)分比(9.00±2.62),(14.16±2.34),(16.40±1.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BODE指数、HAMA评分、HAMD评分等临床易于操作的量表进行分析并及时观察COPD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特点,可指导临床医师尽早认识并处理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为临床诊疗取得更大疗效.  相似文献   
82.
HBV感染者血清HBsAg、抗-HBs共存与S基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HBV感染者HBsAg与抗 -HBs的共存模式与S基因变异、病毒复制及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Abbott及ELISA测定HBVM ;套式PCR检测HBVDNA并作序列分析 ;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30例adr亚型 ,1例adw亚型 ;2 1份血清出现S区多部位变异 ,造成HBsAg肽 36、47、6 3、77、89、90、115、12 6、12 9、139、15 4位氨基酸替换 ;该变异不影响病毒复制 ;变异组免疫药物的使用率 6 6 .6 % ;抗 -HBs阳性血清加入HBsAg阳性血清后 ,再测抗 -HBs阴转。结论 :S基因变异导致HBsAg抗原性的改变和与抗 -HBs结合力的降低 ,以及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亚型的转变都是造成HBsAg与抗 -HBs共存的原因 ;免疫治疗等造成的免疫压力是产生免疫逃逸变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HBV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传统观念相悖的特殊模式,本文就HBV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产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4.
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 ,Tc1/Tc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重型肝炎和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 -γ、IL - 4的百分率,发现:1 重型肝炎Th1、Th2、Tcl分别为(2 7 .4 1±4 . 88) %、(3 .4 8±2 . 6 7) %、(43 .85±12 . 98)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以Th1和Tcl表达为主;2 重症期与恢复期相比,康复后Th1、Th2、Tcl显著下降,尤以Tcl下降更明显(P均<0. 0 1) ;3 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Th1、Tcl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Th1、Th2、Tcl与重型肝炎的发生转归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脉络宁与脑活素合用治疗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院住院脑梗塞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用脉络宁+脑活素,对照组44例用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脉络宁与脑活素合用治疗脑便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目的】加强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笔者自行设计了主动脉球囊导管固定约束带。【结果】未发生IABP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5201794319)。【结论】通过临床应用该约束带,规范了主动脉球囊患者的管理,增加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并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χ2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并发CAL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D组AA、AC、CC基因型分布和A、C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5、3.31,P>0.05)。KD组中合并CAL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586、1.254,P>0.05)。结论: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08例HBV-GN患者.根据Ccr将患者分成A组32例(≥80 mL/min),B组31例(50~<80 mL/min),C组25例(30 ~ <50 mL/min),D组20例(<30 mL/min).4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ETV 0.5,0.5,0.25和0.15 mg/d治疗,疗程均为52周.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治疗52周后4组间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以及肾功能、C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52周时,4组患者ALT和HBV 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4组间ALT复常率、HBV DNA <500拷贝/mL患者的比例,以及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4,1.644和0.094,P>0.05).治疗52周时,B、C、D组患者尿素氮(BUN)改善比例分别为32.3%,8.0%和5.0%,血肌酐(Scr)改善比例分别为25.8%,4.0%和0,Ccr改善比例分别为25.8%,4.0%和0,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的比例分别为53.1%,41.9%,8.0%和0,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未见与服用ETV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可有效改善HBV-GN患者的肝功能,且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良好,其中Ccr≥50 mL/min的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也可获得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8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尤以江西为甚[1]。据报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在传染病发病率中居首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判断患者病情,传染性及乙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并择期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手术耐受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手术耐受性,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有效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