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个成员,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能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促炎物质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抑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的因子,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  相似文献   
12.
许多疾病的发作与时间有关,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有其节律性[1].研究疾病发作的季节、时间规律及其相关的因素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季节、昼夜节律及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adiponec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血浆激素蛋白,具有重要的能量糖脂代谢功能[1-2],不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密切相关,还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多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液循环中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后继事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明显相关。本文就其在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帕歌斯(pagosid)是从魔鬼爪次生根中提取的一种纯天然植物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哈帕苷(harpagoside)、harpagide和procumbid.国内外大量动物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已经证实,帕歌斯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抗氧化、镇静、免疫调节等作用,长期服用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尤其适合年龄大的患者治疗,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风湿性疾病和各类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对魔鬼爪提取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国外已有大量的动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疗效观察,并在欧洲各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却少见有对帕歌斯的研究.随着对该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人们对帕歌斯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入.本文旨在对帕歌斯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组织特征是多灶性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多发性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改变,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变化则与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栓合成酶B2(TXB2)、前列环素合成酶F1(PGF1)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方法: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和11例普查有颈动脉斑块共45例为观察组,15例健康老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TXB2,6-Keto-PGF1。彩色超声扫描仪、多普勒测定颅外颈动脉斑块,并计算其动脉狭窄率。结果: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TXB2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率,TXB2/6-Keto-PGF1的比值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率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51,P=0.0007,=0.0006。结论:TXB2,6-Keto-PGF1比值失衡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AC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生脑血管事件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0);(2)血浆Lp-PLA2水平75%百分住数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Lp-PLA2水平用于判断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P=0.000),选≥72.85 μg/L(75%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点时,特异度为0.905,阳性预测值为84.63%.结论:高水平血浆Lp-PLA2,对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ABCD2 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探讨其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由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5 项内容组成的ABCD2 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分层,计算发病7 d 内脑梗死发生率,分析ABCD2 评分量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96 例患者中14 例(14.58%)进展为脑梗死,其中低危组(ABCD2 评分0 ~ 3 分)42 例中2 例(4.76%)发生脑梗死;中危组(ABCD2 评分4 ~ 5 分)40 例中8 例(20.00%)发生脑梗死;高危组(ABCD2 评分6 ~ 7 分)14 例中4 例(28.57%)发生脑梗死.3 组患者发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66,P = 0.034).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患者ABCD2 评分和危险分层不同,脑梗死发生率不同,ABCD2 评分越高,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越高.依据ABCD2 评分量表,从临床特征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预测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AE大鼠模型脊髓caspase-3和IFN-γ的表达,探讨雷公藤多甙对EAE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CON组、EAE组、TWP1组、TWP2组,建模后各组又分为第7天、第14天、第21天3个亚组,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大鼠脊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脊髓中caspase-3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 (1)行为学观察:在第14天、第21天TWP1、TWP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小于EAE组(P<0.05);第14天TWP2组神经功能评分小于TWP1组(P<0.05)。(2)组织病理学观察:CON组大鼠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第21天,TWP1组和TWP2组血管袖套数目少于同期的EAE组(P<0.05)。(3)caspase-3和IFN-γ表达:TWP1组、TWP2组低于同期EAE组(P<0.05);EAE组中21d组、7d组分别与14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E大鼠脊髓caspase-3和IFN-γ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与病情变化一致,雷公藤多甙干预能减轻EAE大鼠发病,减少大鼠脊髓内caspase-3和IFN-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常规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A(试验组)、B(对照组)2组各30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治疗,同时A组静脉滴注MCI-186,每次30mg,静脉滴注,BID,共计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显著下降(分别22.09±9.2、12.11±5.5,P<0.001);对照组也明显下降(21.56±10.3、15.76±7.4,P<0.02);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B组均上升(分别38.00±17.5与62.15±20.6、37.00±18.7,P<0.02与50.76±18.4,P<0.001)。治疗2周后,2组间比较,试验组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不良反应2组均较少。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方便实用,安全性高,疗效好,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