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不同时期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应用早期康复与高压氧治疗因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患者(97例),按照开始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A组.手术后时间≤14d,51例)和晚期治疗组(B组,手术后时间〉14d,46例),其余治疗措施相同,出院时评定预后并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A组与B组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与高压氧治疗越早越好.其是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方法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嗜烟酒等),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记忆障碍等为常见表现,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中脑、丘脑、小脑、颢叶及枕叶等部位)。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部MRI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美金刚口服液治疗中、重度阿尔采末病(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37例中、重度AD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美金刚口服溶液20 mL·d-1,对照组服用美金刚片20 mg·d-1,治疗16 wk,在wk 4、8、12和16末进行AD认知评定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面部单侧萎缩症(facial hemiatrophy)或Parry-Romberg综合征,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疾病.现将我们新近诊断的1例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依据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IC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逆转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IC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逆转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有创颅压监测技术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57例。监测组于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手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NO及内皮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8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分为3组,其中DPN患者30例为DPN组,单纯糖尿病患者28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PN组及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DPN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DPN组脂联素与NO呈正相关(r=0.423,P<0.05),NO与内皮素呈负相关(r=-0.440,P<0.05),脂联素与内皮素不相关(r=-0.159,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中脂联素与NO及内皮素不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降低及内皮素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DPN的发病过程,NO作用可能与脂联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女,22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0余天入院。患者于6d前晚饭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大关节活动为主,无规律,舞蹈样,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夜间入睡后消失。无风湿热病史。近半年有怕热、多汗、烦躁、易怒,体重明显下降。查体:P114次/min,神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