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558篇
预防医学   190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2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出去掉终止密码的mCCL19编码序列,经酶切、亚克隆、拼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CL19Ig,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序列;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通过RT—PCR、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趋化小室法测趋化活性。结果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含mCCL19编码序列和人IgGI Fc段序列,其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比对一致,IgG1-Fc段读码框未发生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了pcDNA3.1-mCEL19I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中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的融合蛋白mCCL19Ig表达;体外趋化实验表明融合蛋白mCCL19Ig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耐关系。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提出基于EEG序列模糊相似性指数方法预测癫痫发作.首先,结合复自相关法和Cao法对EEG序列进行了相空间重构;然后,计算相关积分时用Gaussian函数代替Heavyside函数,克服了Heavyside函数的刚性边界问题,使得计算相似性指数更加准确和可靠;最后,分析大鼠癫痫EEG信号,检测癫痫发作前期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相似性指数方法能够比动态相似性指数方法获得更长的预测时间和更低的错误预测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血清抗体,探讨相关病毒感染与特发性右室心律失常(IR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IRVA组、其他心脏病平行对照组(Heart-Disease-Control)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Control),每组30例,性别年龄匹配.接受常规检查后进行血清学检查,随访6~12个月.结果:IRVA组与其他2组的X线心胸比值、超声心脏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柯萨奇B组病毒(CVB)血清IgM阳性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IRVA组的巨细胞病毒(CMV)血清IgM阳性率(73.3%)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随访6~12个月后,该组CMV IgM阳性率仍然持续增高(66.7%).相关性分析发现,CVB感染与IRVA发生的联系强度低(P>0.05),而CMV感染与IRVA发生的联系强度高(P<0.001).4种常见的病毒血清抗心肌自身抗体检测中发现IRVA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60.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IRVA患者血清CMV IgM阳性率高,该抗体的出现与IRVA的发生高度相关;CMV感染引起IRVA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机制(抗β1受体抗体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24.
利用磁共振成像实现肿瘤热疗中实时无创测温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热疗特别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且非常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温度是直接决定热疗效果的重要参数,实时准确的进行深部无创测温是目前制约肿瘤热疗进一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近来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无创测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简述了MRI无创测温的三种方法,比较了不同测温原理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报道了已有研究发展状况,并介绍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争民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止血凝血变化及其对临床意义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单抗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对21例初入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APL)患者于化疗前和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血浆血栓烷(TXB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抗凝血酶原-Ⅲ(AT-Ⅲ)以及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观察。结果:化疗前21例患者血浆TXB2、WVF:Ag、AT-Ⅲ、PT、Fg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明显不同(分别P<0.05,P<0.01,P<0.01,P<0.01,P<0.01),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13例患者血浆TXB2、VWF:Ag、AT-Ⅲ、PT、Fg水平与化疗前对照亦有明显不同(分别P<0.05,P<0.01,P<0.01,P<0.01,P<0.01)。结论:APL患者的止血凝血障碍由多种因素形成,而且患者止血凝血障碍的 病理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催生汤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综合疗效。方法 :在药物流产的同时加服催生汤 ,观察 132例。结果 :治疗组 132例加服催生汤提高了完全流产率 ,缩短了阴道出血时间。结论 :催生汤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完全流产率达 10 0 %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 (TAEEP)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采用正常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 60mg/kg)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 ,给予大、小剂量的TAEEP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血T淋巴细胞CD4 +、CD8+亚群的比例。结果 :大、小剂量TAEEP均显著降低正常小鼠CD4 +亚群的比例 (P <0 .0 1) ,并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CD4 +亚群比例 ,对于正常小鼠CD8+亚群的比例 ,TAEEP的小剂量可显著降低其比例 (P <0 .0 5) ,而大剂量则显著提高其比例。结论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于1996年9月~12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某幼儿园的两个班使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进行了干预试验。所选择两个班41名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3~6.5岁,其中39%的儿童血清视黄醇低于0.30mg/L,处于边缘缺乏状态。分为2个组:对照组,不改变日常膳食,平均每日每人摄入193g浅色蔬菜(圆白菜、大白菜、土豆、黄瓜、菜花和白萝卜等)和56g黄绿色蔬菜(菠菜、空心菜、胡萝卜和红心红薯等);试验组,平均每日每人摄入238g黄绿色蔬菜和34g浅色蔬菜。结果表明膳食中黄绿色蔬菜对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有重要影响,且安全、廉价。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与多巴丝肼 (Ben Ldopa)联合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方法 :3 7例PD患者在服用Ben Ldopa原剂量 1mo后 ,再在服用Ben Ldopa基础上增加吡拉西坦针剂 8~ 16g ,iv ,15~ 2 0d ;然后予吡拉西坦片剂 2g·d-1,po ,总疗程为 1mo。在应用吡拉西坦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量表 (MMSE)评分、Webster功能评分 ,以及记录每日各例患者服用Ben Ldopa的剂量。结果 :吡拉西坦与Ben Ldopa联合应用后 ,MMSE评分均值提高≥ 4分的患者达 2 9例 ( 78 4% ) ,Webster评分均值减少≥ 3分者达 2 6例 ( 70 3 % ) ,Ben Ldopa剂量由联合治疗前的 ( 486± 2 2 3 )mg·d-1降至 ( 3 91± 2 2 3 )mg·d-1。结论 :吡拉西坦与Ben Ldopa联合应用于PD患者 ,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减轻运动障碍 ,降低Ben Ldopa日剂量  相似文献   
30.
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以 13 5例早产儿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肺透明膜病、Apgar评分、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反复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眼底等进行检查。同时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 5例中有 2 8例合并ROP ,占2 0 .7% (2 8/ 13 5)。经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与早产儿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r =0 .451,P <0 .0 5)。 结论 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建议对所有早产儿常规行眼底检查 ,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