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1病例患者,男,71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伴胸闷10小时"于2017年12月8日16:2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起床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有轻度胸闷,无胸痛、气促,无肢体偏瘫、麻木感,无口齿不清、口角歪斜,无黑曚、冷汗及晕厥,无畏寒、发热。即于2017-12-08上午就诊于安亭医院。各项检查显示:血常规:Hb 124 g/L,WBC 8.9×10~9/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 ~2010年2 04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季节、时间段过敏原的变化.结果 2 047例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室内尘土最高,其次为多价霉菌Ⅱ;食物性过敏原以芝麻最高,其次为虾、海鱼和淡水鱼.不同性别荨麻疹患者过敏反应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30岁以下人群对麦糠、多价兽毛、早春花粉、晚春花粉、夏秋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小麦面、玉米面、花生和蒜的过敏反应显著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P均<0.05).城市荨麻疹患者对棉絮、麦糠、多价兽毛、烟、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淡水鱼、虾、玉米面、花生、大豆、芝麻、土豆、蒜、西红柿的过敏反应显著高于农村患者,而农村荨麻疹患者仅对桑蚕丝和海鱼的过敏反应高于城市患者(P均<0.05).春季好发荨麻疹者过敏原早春花粉、桑蚕丝、小麦面较其他过敏原为常见,夏季荨麻疹好发者中多价昆虫、葱较其他过敏原常见,秋季好发者则为多价霉菌Ⅰ、烟、尘螨、牛肉、蒜、西红柿较其他过敏原为常见,冬季好发荨麻疹者则以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及豚草较其他过敏原常见(P均<0.05).2001~2010年患者对棉絮、多价羽毛、多价兽毛、多价霉菌Ⅰ、烟、夏秋花粉、蒿属花粉、尘螨、多价霉菌Ⅱ、多价昆虫、豚草、大米、玉米面、牛奶、牛肉、虾、淡水鱼、花生、大豆、芝麻、葱、蒜、土豆、白菜、西红柿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1991~2000年,而对室内尘土、桑蚕丝、小麦面、海鱼的反应性则较低于1991~ 2000年(P均<0.05).结论 室内尘土、芝麻、虾等是导致患者慢性荨麻疹最常见的过敏原,年龄、居住环境、季节不同影响患者对过敏原的反应性,且慢性荨麻疹患者对过敏原反应性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改良Hyper-CVAD/MA方案在儿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初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改良Hyper-CVAD/MA方案(分为A方案和B方案)初始治疗11例儿童L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完成A方案41例次,B方案40例次,鞘内注射34例次。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00%(81/81)、胃肠道反应39.5%(32/81)、细菌感染33.3%(27/81)、肝损害14.8%(12/81),均未影响化疗进程。1~2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27.3%(3/11),部分缓解(PR)45.4%(5/11),疾病稳定(SD)27.3%(3/11);3~4疗程后CR 72.7%(8/11),PR 18.2%(2/11),SD 9.1%(1/11);6~8疗程后CR 81.8%(9/11),PR 9.1%(1/11),疾病进展(PD)9.1%(1/11),总体缓解率为90.9%。中位随访时间19月,平均(23.6±15.4)月,无病生存9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改良Hyper-CVAD/MA方案初始治疗儿童LBL患者疗效满意,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易耐受。  相似文献   
94.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校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已被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有取代三分群仪器的趋势。仪器结构较复杂,有四个检测模式,即手动模式(Manual Mode)、自动进样模式(Sampler Mode)、手动闭盖模式(Manual Closed Mode)和毛细管血模式(Capillary Mode)等,检测的参数多,包括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五分类(DIFF)和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等分析。其中CBC包括有白细胞(WBC)、红细胞(RBC)、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现察恶性肿瘤化疗时各项反映骨髓造血情况的血液学参数,探讨临床化疗时常用的监测指标.方法 选取62例已确诊的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仅检测化疗过程中血液学相关指标,对化疗前后的检测结果 运用成组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进行分析,并跟踪9例化疗患者观察其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WBC,PLT,IPF及IRF的中位数分别为:5.98×109/L,209×109/L,9.6%,7.6%,化疗后分则是:2.12×109/L,89×109/L.18.9%,13.6%.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WBC,PL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的IPF%,IRF%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动态跟踪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发现IPF及IRF先于WBC和PLT升高.结论 IPF和IRF可作为评价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
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包括聚集信息素的组成、产生部位、提取方法、生物合成影响因子及聚集信息素引起的行为反应等,现就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磁珠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75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表明:①淋巴瘤患者APTT、FI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和〈0.01),表现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不同年龄和结外病灶数之间凝血4项指标均改变不明显(p〉0.05);②Ⅲ期和Ⅳ期患者APTT和FIB与Ⅱ期患者比较显著增高(p〈0.05和〈0.01),Ⅳ期患者FIB较Ⅲ期患者增高(p〈0.05);有全身症状患者FIB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1);③LDH升高患者APTT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且FIB明显高于LDH正常患者(p〈0.05)。体力状态(PS)2-4分患者FIB明显高于PS0-1分患者(p〈0.01);④低中危、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较低危患者增高(p〈0.05);⑤有全身症状、LDH升高、PS2-4分、Ⅲ-Ⅳ期淋巴瘤患者FIB升高病例数与对应无症状、LDH正常、PS0-1分、Ⅱ期患者比较明显增多(p〈0.05或0.01)。FIB与LDH水平、PS评分、Ann Arbor分期以及危险分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淋巴瘤患者常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受Ann Arbor分期、全身症状、LDH水平和体力状态的影响,且FIB可能是反映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有关指标。  相似文献   
98.
曾素根  韩秀华 《华西医学》1998,13(2):160-161
CD-1600三分群不能准确识别嗜酸性粒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对58例EOS增多标本,其19例未出现中间细胞群增多和报警,假阴性率为32.8%,83例白务病标本均出现白细胞分布图异常和报警,但不同类型白血病可以出现相似的图形或报警。  相似文献   
99.
内服雌激素和维生素A治疗男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痤疮在青春期之后发病,男性痤疮与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及皮脂腺活跃有关,维生素A缺乏毛囊口角化增殖是黑头粉刺发生的原因,因此我们采用己烯雌酚和维生素A探讨治疗痤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观察33例。①病期在1年内2例,1~2年13例,2~4年8例,5年以上10例。②黑头粉刺16例,丘疹25例,脓疮16例,小结节17例,疤痕26例。③皮脂分泌最旺者(++++)13例;明显增多者(+++)8例;增多者(++)10例;略增(+)2例。治疗每晚服己烯雌酚1mg,连服15日复查一次,30日为一疗程。维生素A2.5万单位,每日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