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病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4~10月10例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与同期20例常规腹腔镜妇科手术进行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脐轮正中做一纵切口,穿刺插入有3个操作孔道的穿刺套管(Triport),建立气腹,压力为12~13 mm Hg。Triport的3个孔道插入腹腔镜探头及操作器械进行手术,手术操作同常规腹腔镜。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5±10.6)min显著长于常规腹腔镜组(38.2±8.1)min(t=4.399,P=0.000);单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1.5±16.7)ml与常规腹腔镜组(36.0±16.8)ml无显著差异(t=-0.693,P=0.494);单孔腹腔镜组排气时间(34.1±5.9)h与常规腹腔镜组(34.3±6.4)h无显著差异(t=-0.693,P=0.494);单孔腹腔镜组住院时间(3.1±0.6)d与常规腹腔镜组(3.2±0.9)d无显著差异(t=0.317,P=0.754);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病率(2/10,20%)与常规腹腔镜组(3/20,15%)无显著差异(Z=-0.173,P=0.862)。2组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30例随访1~6个月,均无切口疝、出血、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手术有一定难度,手术时间延长,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单孔腹腔镜技术对患者体表创伤更小,安全可行,美容效果佳。  相似文献   
62.
韩琪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7):13-16,37
目的:探索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miR-218、miR-155和ET-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48例HDC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性妊娠期高血压(GHP,n=63)、轻度子痫前期(MPE,n=51)和重度子痫前期(SPE,n=34),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8、miR-155水平,ELISA检测血清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8、miR-155和ET-1与HDC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DCP组患者的SBP、DBP、血清miR-155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2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HP组患者血清miR-218水平高于MPE组和SPE组(P<0.05),血清miR-155和ET-1水平低于MPE组和SPE组(P<0.05);MPE组血清miR-218水平高于SPE组(P<0.05),血清miR-155和ET-1水平低于SPE组(P<0.05);血清miR-218与HD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155和ET-1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218与miR-155、ET-1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miR-155与ET-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miR-218、miR-155和ET-1水平水平变化与HD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时的术后静脉布托啡诺自控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女性患者75例,ASA Ⅰ~Ⅱ级,所有患者在腰硬联合阻滞下手术,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根据布托啡诺剂量不同,分为3组,Ⅰ组(n=25)、Ⅱ组(n=25)和Ⅲ组(n=25)分别用布托啡诺6、8和10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背景输注量1.8 mL/h,单次用药2 mL,补救镇痛用曲马多100 mg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切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R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术后6、12和24 h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Ⅰ组( P<0.05, P<0.01),3组48 h布托啡诺用量Ⅰ组<Ⅱ组<Ⅲ组(P<0.01);Ⅲ组头晕发生率(24%)高于Ⅰ组(4%),Ⅰ组补救镇痛比例(24%)高于其他两组(4%)(P<0.05)。Ⅱ组和Ⅲ组间VAS评分、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术前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用8 mg的布托啡诺1.8 mL/h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方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1例(499眼)为研究对象,加强术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并分析眼部并发症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者481眼(96.39%),不变者12眼(2.40%),下降者6眼(1.20%)。术前眼压为(16.64±4.76)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为(15.79±5.9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2523.80±469.52)个·mm-2,术后3个月为(2245.56±469.9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0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角膜水肿168眼(33.67%)、一过性高眼压63眼(12.63%)、一过性低眼压7眼(1.40%)、前房渗出14眼(2.81%)。通过分类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尿毒症与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均相关(均为P<0.05);冠心病与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相关(P<0.05);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均相关(均为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前房渗出相关(P<0.05)。术后随访期内患者系统性疾病均稳定。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完善全身相关检查并控制系统性疾病是安全完成手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血友病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和Ⅸ(FⅨ)基因缺陷造成血浆FⅧ和FⅨ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组终身出血性凝血性疾病[1].包括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 A,HA)和乙型血友病,前者是血浆FⅧ缺陷,后者是血浆FⅨ缺陷.HA是一种少见病,该病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玻璃体切除术罕有报道.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为一例HA患者实施上述手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玻璃体切除在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晶体脱位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传统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术后并发症较多 ,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眼科手术仪器的不断发展 ,手术技术不断改进 ,尤其是玻璃体切割器和晶体超声乳化仪的发展 ,对一些手术适应症有了新的认识。目前 ,国内外对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报导较多。但对于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及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报告较少。为了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外伤性晶位脱位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及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对术后疗效影响 ,我们对近期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或不联合小梁切除术的 5例患者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本组共…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促炎因子介导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1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假手术对照组(SC组,n=30)、脓毒症组(SEP组,n=30)、乌司他丁3 h治疗组(UTI3h组,n=30)和乌司他丁12 h治疗组(UTI3h组,n=18)。利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组及各组制模后6、12、24、48、72 h小组心脏血液中进行TNF- 、IL-6、IL-10的测定;取左上肺用于湿干重(W/D)比检测。结果 ⑴SEP组血浆TNF-α、IL-6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1);UTI3h组用药后TNF-α水平较SEP组明显降低,12、24、48 h与SEP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血浆IL-10在SEP组在CLP后呈现先升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与SC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给药两组血浆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持续至CLP后72h,与SC组、SEP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⑶SEP组W/D比值自制模后开始升高,24 h时达高峰(P<0.01);UTI3h组及UTI12h组造模后肺W/D值逐渐升高,但升高程度较SEP组低,与SEP组24、48及72 h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SC组(P<0.05);W/D比值的变化与血浆TNF- 、IL-6和IL-10均有显著正相关(TNF- >IL-6>IL-10)。结论 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明显增加,其中IL-6升高最为明显,而IL-10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而且与肺组织W/D比值呈显著正相关,而CLP后腹腔内注射乌司他丁可有效地阻抑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的升高和减轻肺组织W/D,提示乌司他丁可有效地减轻CLP后促炎细胞因子介导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9.
例1患者女,62岁,因左眼流泪、流脓1年于外院诊为慢性泪囊炎,多次行泪道冲洗无效,于2009年1月来本院门诊检查,左眼上泪小点呈鱼嘴样噘起,生理盐水冲洗上泪小点,反流伴脓液,下泪小点冲洗通畅。挤压上泪小管可见豆渣样脓性分泌物溢出,伴异味,细菌培养阴性,  相似文献   
70.
白内障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型白内障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到现在为止仍无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只能借助手术(即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患者复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术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也在不断地改进。手术方式由最初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到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再至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最初的(以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代表)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组织损伤多、伤口修复慢,逐步过渡发展为现在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少、伤口修复快。人工晶状体引入及其不断的改进又使得术后远近视力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