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46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6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些年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正得到广泛开展。我院近年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双氯芬酸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3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GSH组, 每组11只。模型组和GSH组大鼠以双氯芬酸钠溶液(200 mg/kg)灌胃建立AKI模型。建模后30 min, GSH组大鼠用GSH溶液(500 mg/kg)灌胃, 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24 h后采血并分离肾脏, 进行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和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查。比较3组大鼠各项检查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SH组[BUN:(14.34±8.47)mmol/L比(7.89±2.20)和(8.46± 3.58)mmol/L;Scr:(34.44±6.56)μmol/L比(24.77±9.50)和(29.28±4.33)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和GS...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索高温下身着防毒服活动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关系,为个体中暑预警装置提供相应实验数据。方法:19名男性健康青年,着全身式防毒服在干球温度为35.0-37.0℃、湿球温度为30.0-33.0℃的人工热气候室内进行踏阶、跑步等活动,用日本光电6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观察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当肛温达39.4℃以上或自觉不能继续坚持实验时终止。结果:受试者肛温(Y)与右腰皮温(X1)、右胸皮温(X2)和右背皮温(X3)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肛温与上述三点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82和0.975;肛温与三点皮温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1=9.489+1.279X1,Y2=1.990+0.973X2,Y3=4.036+0.909X3。结论:三点皮温可代替肛温作为个体中暑预防装置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CART)肽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CART组与对照组,CART组小鼠侧脑室注射CART多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制作脑缺血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体外培养小鼠皮质神经元,制作缺糖缺氧神经元模型,加入CART多肽或生理盐水,用噻唑蓝染色测细胞生存率,酶联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CART组脑梗死体积[(0.225±0.044)mm3]显著小于对照组[(0.389±0.055)mm3](P<0.05);CART组神经元生存率(0.494±0.056)显著高于对照组(0.348±0.174)(P<0.05);CART组神经元Caspase-3活性(45674±9780)显著低于对照组(51172±2776)(P<0.01).结论 CART多肽可明显减少缺血性脑梗死体积,提高缺氧神经元的生存率,并降低缺氧神经元的Caspase-3活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精子膜蛋白PH-20分布在精子表面,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免疫避孕候选疫苗.采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 )-hPH20DNA疫苗质粒导入小鼠骨骼肌中,检测目的基因hPH-20在体内的表达水平.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郑州大学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清洁级健康BALB/C小鼠1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质粒组、空载体组、生理盐水组,4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已构建好的pcDNA3.1( )-hPH20重组质粒由本室保存.②实验方法:质粒提取后,用精胺盐酸去除内毒素,鲎试剂榆测晕阳性代表去除成功.取少量质粒行琼脂糖电泳鉴定纯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质粒DNA的含量.每只小鼠于股四头肌分点注射利多卡因预处理3 d.重组质粒组将脂质体包裹的peDNA3.1( )-hPH20 DNA缓慢注射于股四头肌内,200μg/只.空载体组单纯将pcDNA3.1( )缓慢注射到股四头肌内,200 μ g/只.生理盐水组于相同部位缓慢注射等鼍生理盐水.重组质粒组分别于注射后第4,7,11,16天以断颈法各处死1只小鼠,空载体组、生理盐水组小鼠均于注射后第11天同法处死.迅速取股内侧肌肉30mg,研磨成粉末状,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hPH-20 mRNA在体内的表达.结果:①提取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提取的质粒成功去除内毒素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质粒纯度较高,绝大部分处于超螺旋状态,有利于体内转基因的表达.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质粒DNA的含量(A 260/A280)为1.8~2.0.②目的基因hPH-20mRNA体内表达RT-PCR检测:重组质粒组注射后第4天即可检测到1530 bp特异性条带,第7天表达增强,第11天达到高峰,第16天表达下降.空载体组、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均未见特异性条带.结论: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能够高效将peDNA3.1( )-hPH20 DNA疫苗质粒导入小鼠骨骼肌中,且hPH-20基因于注射后11 d呈峰值表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异物无痛内镜取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和总结18例小儿消化道异物无痛内镜取出术的护理经过。结果 15例食管异物和3例胃内异物均安全取出,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明确异物的性质和部位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手术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86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法莫替丁组 4 6例和安慰剂组4 0例 ,分别在ERCP术前 1日和当日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 5 0 0mL加法莫替丁 2 0mg和单纯生理氯化钠 5 0 0mL ,每日 2次。术前、术后 4小时及 2 4小时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呕吐、发热等。结果 :ERCP术后法莫替丁组及安慰剂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7% (3/ 4 6 )、13% (5 / 4 0 ) ,P <0 0 1;术后 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 (14 / 4 6 )、 4 8% (19/ 4 0 ) ,P <0 0 5。术后 2 4小时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法莫替丁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阐明眼眶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导1例侵袭性眼眶纤维瘤病,结合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形态进行探讨。结果:1例21岁女性患,眼眶肿瘤侵入颅内损伤嗅神经及视交叉,引起嗅觉及视力下降。肿物质韧,光镜下为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可见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及断裂,间质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眼眶侵袭性纤维瘤病为一种罕见的良性瘤样病变,但有明显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早发现、早手术,彻底切除肿物是预防本病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初步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中出现镜片偏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6个月的OK镜治疗患者84例162眼,平均年龄(15.59±3.29)岁,原始平均等效球镜度(-4.18±1.48)D,平均角膜水平屈光力(43.23±1.30)D。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试戴情况,选配DK值为58,HDS材料的一副OK镜片,连续夜戴6个月以上。定期给予包括角膜地形图在内的常规眼科检查,数据资料录入电脑,采用SPSS10.0中χ2检验及SAS中的单变量方差分析,分析镜片偏位的原因。结果:对治疗前角膜地形图资料分析发现角膜颞侧与鼻侧的水平屈光力有较明显的不对称,即鼻侧平,颞侧陡,且越向周边相差越明显。治疗6个月后,原角膜前表面屈光力颞侧比鼻侧大的66眼中有38眼出现镜片颞侧偏位(占57.58%),颞侧与鼻侧基本对称的93眼中有17眼出现颞侧偏位(占18.2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鼻侧比颞侧屈光力大的3眼中有2眼出现镜片鼻侧偏位,因病例数少未列入统计学分析。结论:治疗中镜片易向陡区偏位,角膜前表面的水平屈光力颞侧高于鼻侧的不对称性可能是造成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