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姚秀娟  陈祥义  张如意  于亚威 《浙江医学》2017,39(20):1803-1805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CCPRCC的石蜡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中3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肿块最大径1.5~4.2cm,切面呈囊实性或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包膜完整,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乳头状、腺泡状、囊状、巢状或缎带状结构,囊内或腺腔内见分泌性蛋白。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具有丰富的透明胞质。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较为一致,远离基底膜呈线状排列,Fuhrman核级低,其中4例为1级,2例大部分区域为1级、局灶为2级。2例肿瘤间质内见局灶平滑肌成分。6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肿瘤性坏死,未见血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6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K7、CAⅨ、缺氧诱导因子-1α、高分子角蛋白、PAX-2、PAX-8及波形蛋白;不表达CD10、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及TFE3;Ki-67阳性指数约1%~5%。3例FISH检测显示均无第7和17号染色体的获得,也无Y染色体及3p的缺失。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CCPRCC是一种新分类的惰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需与具有透明细胞和乳头状结构的肾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5-HT与骨组织代谢密切相关,中枢5-HT可以促进骨生成,抑制骨吸收,而外周5-HT可以促进骨吸收.外周5-HT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5-HT1b受体,抑制FOXO1和CREB的结合,促进FOXO1与ATF4结合,并抑制成骨细胞内的细胞周期基因CYCD1、D2和E1,抑制成骨细胞增殖.Lrp5可抑制Tph1的表达和外周5...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Eph)受体及其配体Ephrin在神经系统的轴突引导、神经祖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Eph和Ephrin的异常表达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以及耐药性等关系密切,参与了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但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主要对Eph和Ephrin在原发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导致的骨癌疼痛(BCP)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大鼠未成年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及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予出生后第21天起分别给予不同剂量[(2.4μg/(kg.d)、1mg/(kg.d)、200mg/(kg.d)]的双酚A灌胃至出生后第35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测量大鼠体重、睾丸重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睾丸Leydig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睾酮浓度,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睾丸Leydig细胞GR、11β-HSD及StAR的蛋白表达。结果高剂量组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下降(P<0.05)。低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G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11β-HSD蛋白及StA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双酚A可以干扰大鼠未成年Leydig细胞的睾酮合成,GR、11β-HSD及StAR的蛋白表达改变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58岁。3年前发现左侧颈根部一肿物,渐增大,无疼痛,无呼吸困难,于2016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左锁骨上颈根部扪及一直径约3 cm的肿物,界清,活动欠佳,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CT示左锁骨上颈根部见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21HU,内部密度均匀,边界尚清,直径约2.5 cm。考虑软组织肿瘤(图1)。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肿瘤指标及血常规均正常。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侧颈根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深达颈阔肌深部,与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体检CT发现后纵隔占位3月余"来我院治疗,CT示:右后纵隔近胸膜处见一大小约4. 1*2. 1cm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平均CT值约(-1HU-40HU),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图1)。左肺下叶(IM35)见一直径约3mm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余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所见气管、支气管开口通畅,两肺门未见增大,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膜腔未见异常。CT诊断:右后纵隔胸膜处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左肺下叶小结节,考虑增殖灶。手术见后纵隔处实性肿块,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