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4例TCC中CK19的表达,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CK19的异常表达复发组为(0.6459±0.05164),未复发组为(0.6020±0.04902),对照组为(0.5688±0.0247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K19的表达与TCC 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为CK19在临床预测TCC复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放置鼻空肠管维持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总结1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急性期经鼻空肠管维持肠内营养的护理,以及护理在防治术后并发症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病人留置鼻空肠管时间为5d~18d,平均7.86d;结果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相当棘手,加强对放置鼻空肠管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保证管道效能、确保正常的肠内营养疗效,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内毒素诱导家兔肝损害及血浆TNF-α、IL-6水平变化的研究[吴朝栋,李呜真,陈春莲等.中华消化杂志,1995,15(5):256]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内毒素肝损害中的作用,应用ELISA法观察了内毒素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载体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治疗DMD模型鼠mdx ,从病理和功能观察rAAVSMCKA3999治疗对DMD模型小鼠mdx的疗效。方法 以dystrophin小基因SMCK A3999为目的基因 ,将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SMCKA3999,以 5× 10 10 病毒颗粒单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腓肠肌 ,基因治疗后 4个月及 7个月 ,采用免疫荧光、光镜组织病理、肌电图等方法 ,从形态和功能观察rAAVSMCKA3999治疗对DMD模型小鼠mdx的疗效。 结果 rAAVSMCKA3999使肌膜缺失的dys trophin恢复并稳定表达持续 7个月以上 ,肌肉组织病理改变好转 ,肌病肌电图改变明显改善 ,疗效持续 4个月以上。 结论 rAAVSMCKA3999能改善mdx小鼠骨骼肌的病理及功能 ,采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 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是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骨科微型电锯在颌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骨科微型电锯对56例颌骨病变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56例颌骨切除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去除病变范围容易掌握,术中出血较少,修复病变颌骨形态较好.结论骨科微型电锯具有操作方便,切割准确,组织损伤小等优点,是颌骨病变手术时理想的切割器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乳头状瘤组织中透明质酸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60例BTCC、2 5例膀胱乳头状瘤和 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标本中透明质酸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HA染色 :(-) 11例 ,( ) 4例 ,染色位于上皮细胞间质。膀胱乳头状瘤组染色 :(-) 3例 ,( ) 10例 ,( ) 12例 ;G1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染色 :(-) 2例 ,( ) 7例 ,( ) 11例 ;G2 级 :( ) 2例 ,( ) 13例 ,( ) 5例 ;G3级 :( ) 1例 ,( ) 8例 ,( ) 11例 ;染色均位于癌细胞胞浆和间质中。正常对照组与BTCC、膀胱乳头状瘤组 ,膀胱乳头状瘤组与BTCC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G1级组与G2 级组、G1级组与G3 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3 2 ,0 .0 0 3 5 ) ,G2 级组与G3 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8) ;膀胱乳头状瘤组与G1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64 0 7)。结论 透明质酸与BTCC的生物学特性有直接的关联 ,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本身具有合成透明质酸的功能 ;膀胱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有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37.
细支气管肺泡癌α1—抗胰蛋白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形态定量检测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组织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强弱与BA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α1-AT阳性细胞浆平均吸光度(单位面积内相对含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P<0.05);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术后有远处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两组间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内短期死亡组显著低于1-3年以上生存组(P<0.01)。结果提示:α1-AT表达水平与BAC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其表达强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转移。α1-AT表达可能是BAC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8.
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组织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微循环在前列腺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前列腺增生症 (BPH) 未服非那雄胺者标本 (简称BPH组) 30例和服用非那雄胺标本 (简称BPHF)10例,正常前列腺标本 (简称NP组)5例,前列腺癌标本(简称PCa组)标本10例,H.E.切片,采用WX-6B型BIU-2000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分析间质面积与腺体面积的比值(S/G),正常腺体与萎缩腺体面积的比值 (N/A);CD34免疫组化显示微血管,检测平均微血管密度 (MVD)、间质内平均微血管密度 (SMVD)、正常腺体微血管密度 (NMVD)和萎缩腺体微血管密度 (AMVD).PSA免疫组化测灰度值.分别比较上述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BPH组、BPHF及PCa组S/G、MVD高于NP组,BPH、BPHF组N/A和PSA灰度值低于NP组(P<0.01),BPHF与BPH组比较,S/G、N/A及SMVD降低,PSA灰度值升高 (PSA表达降低) (P<0.01).相关分析提示,PSA与S/G和SMVD都呈正相关性.结论 前列腺组织内局部微循环与前列腺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间质微血管增多可能是前列腺问质增生的原冈之一,PSA可通过影响腺体和间质内微循环而发挥刺激增生作用.非那雄胺可通过降低PSA及组织内微循环而发挥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形态定量检测 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组织中 α1 -抗胰蛋白酶(α1 - AT)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强弱与 BA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 :α1 - AT阳性细胞胞浆平均吸光度 (单位面积内相对含量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1) ;6 0岁以上组高于 6 0岁以下组 (P<0 .0 5 ) ;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 ,术后有远处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 ,两组间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1年内短期死亡组显著低于 1~ 3年以上生存组 (P<0 .0 1)。结果提示 :α1 - AT表达水平与 BAC转移能力呈负相关 ,其表达强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转移。 α1 - AT表达可能是 BAC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0.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变引起脊髓外在压迫和脊髓血供减少所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它以四肢瘫痪为特征,轻者丧失工作能力,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我院自1994年以来共治13例病人,他们都是通过手术方式使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除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外,术前心理护理,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配合手术治疗。而术后病人加强翻身,体位的正确,伤口引流管的护理,防止感染,同时手术后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做好出院指导,伤口拆线后石膏颈围固定三个月,必要时回院复诊。经随诊,优良8例(61.5%),改善3例(23%),无效2例(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