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4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加宽后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小主动脉瓣环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1例小主动脉瓣环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瓣环直径为15~21 mm)行主动脉瓣环加宽后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环加宽采用改良N icks法11例,改良M anougn ian法29例,K onno法1例。结果41例患者主动脉瓣环加宽后都可以植入比测量的主动脉瓣环直径大1#或2#的主动脉瓣,无手术死亡。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36个月(13±2个月),无死亡、瓣周漏、二尖瓣反流和主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人工瓣跨瓣峰值压差为9~25mmHg(17±6mmHg),与术前的70~105mmHg(80±15mmHg)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主动脉瓣环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时先行主动脉瓣环加宽,能使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32.
我院1996~1998年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血肿部位:皮层下2例,壳核3例,丘脑6例;其中4例血肿破入侧脑室。血肿量:根据头颅CT检测数据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π/6×同一层面最长×最宽×血肿层面数)为60~110ml,平均70ml。发病至手术时间:8h~4d,平均28h。临床表现: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外,昏迷9例,偏瘫10例,脑疝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病史。1.2 手术方法 均在全麻下进行,在距血肿最近处头皮作一直切口,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开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作为组织工程瓣间质种子细胞的犬隐静脉间质细胞(SVICs),体外培养细胞内钙及钙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犬隐静脉间质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其特征。将36代传代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标准条件下培养;bFGF组,细胞在含5μg/L浓度bFGF条件下培养。2周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层钙沉积及von kossa染色。结果:犬隐静脉间质细胞主要由平滑肌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培养2周后,对照组有细胞结节形成,bFGF组细胞呈极性密集生长,无明显细胞结节形成。对照组von kossa染色呈弱阳性,bFGF组阴性。对照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相对比值高于bFGF组(45±3vs19±7,P<0.01),bFGF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层钙沉积显著低于对照组[(7.6%±0.88%vs25.4%±1.68%,P<0.01;0.192±0.024μmol/gvs2.198±0.173μmol/g,P<0.01)]。结论:bFGF具有维持犬隐静脉间质细胞内游离钙的平衡,抑制细胞凋亡及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RNA干扰对胃癌BGC82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端锚聚合酶(Tankyrase1)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Tankyrase1在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hPOT1RNA干扰抑制细胞中hPOT1表达后,TRF1表达明显上调,TRF2和Tankyrase1明显下调.结论 人胃癌BGC823细胞中hPOT1表达下调伴随TRF1表达明显上调、TRF2和Tankyrase1表达明显下调,提示hPOT1和TRF1、TRP2、Tankyrase1三个端粒相关蛋白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腔内隔绝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开胸行扩张段主动脉切除术及人工血管置换术。该术式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据报道,降主动脉重建术虽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仍高达20%~40%。此外,TAD病人多合并高血压,部分高龄病人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使TAD的微创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6.
患者22岁,困孕足月阵发性腹痛3h 于1989—12—26住院,孕期经过良好.检查:体温36℃,脉搏88次/分,血压14.7/9.3kPa,心肺(-),枕左前位,胎心138次/分,预因胎儿体重不足2500g.肛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5cm,儿头+1。骨盆内外测正常。宫缩良好产程顺利,于1989年12月26日7时顺产一男婴,评9′,体重1800g,无畸形.新生儿消瘦,皮肤干燥,无胎毛,胎脂少,头发细丝状,耳廓软骨已发育完整,乳头突起,睾丸下降,阴囊多皱褶,足底纹理多,是一个典型的 IUGR 儿.胎儿娩出后见一紫蓝色囊性肿物拔露于阴道口,5分钟后肿物娩出,随即胎膜胎盘完整娩出.检查肿物位于距胎盘10cm 处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IGF-ⅠR的表达.构建IGF-ⅠR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入SMMC-7721肝癌细胞株,观测IGF-ⅠR正、反义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1)在肝癌组织中IGF-ⅠR呈过度表达(90.3%),以膜、胞浆混合型表达为主,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癌多发结节组高于单发结节组(P<0.05).(2)IGF-ⅠR反义基因能明显下调内源性IGF-ⅠR的表达,与772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3)电镜下反义细胞内可见微腺腔、灶性坏死、髓鞘样结构.4反义细胞G0/G1期明显增加(63.9%),S期减少(19.3%),细胞凋亡增加(5.89%),与772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5.反义细胞不能在软琼脂中生长. 结论 (1)IGF-ⅠR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侵袭性行为有密切关系.(2)IGF-ⅠR反义基因下调7721细胞内源性IGF-ⅠR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急性颅脑损伤首次手术后再次开颅严重影响预后,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我们总结18例再次开颅手术的原因,以期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回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发生率占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5.4%。男14例,女4例,年龄12~66岁,其中<20岁2例,20~岁10例,40~岁5例,>60岁1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1例,坠落伤3例,直接打击伤2例,跌伤2例。第一次手术病因: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3例,颅骨折2例。再次手术病因:复发性血肿9例,迟发性血肿5例,脑水肿2例,脑脓肿1例,对侧血肿1例。两次手…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人肝脏特异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基因OATP-C分子膜外区保守的49位阳离子赖氨酸,对其有机阴离子底物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肝脏mRNA中克隆OATP-C野生型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定点突变将高度保守的第49位赖氨酸残基突变为中性氨基酸-苏氨酸,构建其C端的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观察突变体的细胞膜定位能力及底物摄取功能的变化。结果OATP-C野生型及突变体基因均能定位表达于HEK293细胞质膜;[^3H]硫酸盐雌酮底物摄取实验显示,突变体5min底物摄取量较野生型下降74.18%,浓度依赖的[^3H]硫酸盐雌酮底物摄取动力学分析表明,突变体Km增高和vmax降低。结论OATP-C蛋白膜外区第49位赖氨酸是其关键的功能氨基酸,是其重要的功能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