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鱼肝油混合制剂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89例,给予鱼肝油混合制剂每日6次局部溃疡处涂擦,对照组69例,给予碘甘油局部涂药,时间和次数同对照组。分组观察。以溃疡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为观察指标,比较鱼肝油混合制剂和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为(5.42±3.12)d,对照组为(7.88±3.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进食时间分别为(4.2±1.3)d和(7.2±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鱼肝油混合制剂在促进儿童口腔溃疡的愈合及进食改善情况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2.
电针百会、三阴交对大鼠睡眠剥夺(SD)行为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对SD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10只,电针加模型组(简称电针组)10只三组;正常组采用大平台法造模;模型组采用小平台法造模,电针组造模同模型组,给予每日1次的电针治疗。采用旷场实验检测方法,观察针灸的抗睡眠剥夺作用。[结果]电针能明显改变其行为学指标。[结论]电针可以改善其行为学,这种作用可能与电针促进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分析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食管胸上段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野清扫术的手术价值。方法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由胸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实施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A组为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5%(3/12例)。B组为超声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均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7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45%(14/31例),A组(58.3%,7/12例)和C组(71.4%,5/7例)显著高于B组(16.7%,2/12例)(P〈0.05)。三组3年生存率分别A组(33.3%)、B组(66.7%)、C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应在超声和CT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及其预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进行积极干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9例重症患儿的起病、进展,血液及脑脊液,心、脑电图监测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9例重症患儿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脑膜刺激征和(或)病理征阳性9例.伴嗜睡7例,肢体抖动乏力6例,排尿障碍3例,感觉过敏3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2例,共济失调1例,左下肢轻瘫1例,早期肺水肿1例.在尚未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前进行积极救治,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甘露醇以及限制液体摄人量等.结果 无一例患儿病死,1例脑脊髓炎患儿左下肢跛行,至6周恢复,1例脑干脑炎患儿随访至8周.脑电图仍持续异常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肠道病毒71引起的重症于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在尚未发展至种经源性肺水肿时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0月~2003年9月间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9例肿块位于气管周围的病人施行了标准的纵隔镜检查,8例肿瘤位于前纵隔、左肺门的包块施行了扩大的纵隔镜检查.结果:l6例病人通过电视纵隔镜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发生并发症2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对于纵隔包块和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可选择使用在诊断和分期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有手术适应症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外科治疗的疗效 ,寻找提高疗效的策略。方法 :1988年至 1997年 96例Ⅲb期NSCLC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单纯手术组 ( 47例 )和术前新辅助化疗组 ( 49例 ) ,比较两组的手术性质及治疗结果。结果 :术前新辅助化疗组的肉眼下手术完全切除率 ( 46 9% )和 1、3、5年生存率 ( 42 5 %、3 4 7%、2 4 5 % )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 ( 2 3 4%和3 6 2 %、2 1 3 %、12 8% ,P <0 0 5 )。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瘤的诊断和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镜检查是纵隔疑难疾病和肺癌术前分期的常用方法之一 ,电视纵隔镜检查术 (video mediastinoscopy)进一步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自 2 0 0 2年9月~ 2 0 0 3年 8月我科进行了 30例电视纵隔镜检查术 ,有一些初步体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7岁 (2 9~ 6 4岁 ) ,术前均行查体、胸部X线片、CT、纤支镜、痰细胞学检查 ,其中纵隔肿瘤 (不能排除淋巴瘤、结节病等 ) 14例 ,怀疑纵隔型肺癌 10例 ,已确诊为肺癌但因纵隔淋巴结肿大 (直径大于 1cm)需作术前分期的 6…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食管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35 6例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和右胸后外侧切口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食管胃颈部或胸顶器械吻合术。结果 :35 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并发症低 :吻合口瘘 3例 (0 8% ) ,应激性胃溃疡穿孔 2例 (0 6 % ) ,乳糜胸 2例 (0 6 % ) ,声嘶 5例 (1 4 % ) ,4例 3月后恢复。其余患者术后吞钡复查显示吻合口和幽门通畅。完全随访 346例 (97 2 % ) ,中位生存时间 2 6年 (6 1天 - 5年 ) ,五年生存率 :Ⅰ期 94 2 %、Ⅱa期 81 5 %、Ⅱb期 78 3%、Ⅲ期 36 %、Ⅳ期 0 % ;总体 3年生存率74 5 % ,总体五年生存率 5 5 4 9%。结论 :食管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 ,术后并发症低 ,远期生存率较高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癌病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以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心率、肺功能、ECG、手术方式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为观察指标进行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肺功能异常(FEV1小于预测值的70%或FEV1/FVC小于70%)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4).术中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病人年龄、肺功能状态以及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的相关因素,并可能成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自1986年~2001年,我科治疗直径≤2cm的原发性小肺癌24例,其中21例在我院就诊时发现包块≤2cm,另外3例患者在外院就诊时包块≤2cm,由于漏诊和误诊等原因,到我院就诊时包块进展到3cm~4cm。手术前全组病人均进行X线摄片、CT、支气管纤维镜、B超检查,少数患者进行骨扫描和脑CT。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19例行肺叶切除,均切除了隆突下和纵隔淋巴结;5例行局部切除。所有患者无手术和住院死亡。1996年前的17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82.4%(14/17),其中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1例术后诊断Ⅱb期)。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小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预后。但小肺癌不完全是早期肺癌,在发现后经手术治疗时一些患者已有微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对这类患者应当进行恰当的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