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NaNO2 Al(NO3) 3 NaOH比色法测定了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 (EFY)中总黄酮的含量 ,并通过对各单味药相应部位总黄酮的测定 ,探讨了各单味药对EFY的贡献。结果表明EFY总黄酮平均含量 35 0 % (n =3) ,加样回收率 1 0 0 1 % ,RSD 1 54% (n =5)。 9味药中连翘、薄荷、荆芥和金银花对其贡献较大 ,分别占有 8 2 3%、7 39%、 6 82 %和 4 48%。  相似文献   
42.
五灵脂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五灵脂(Faces Trogopter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色谱法,从五灵脂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对其中6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6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七烷(Ⅰ)、二氢谷甾醇(Ⅱ)、表木栓醇(Ⅲ)、β-谷甾醇(Ⅳ)、乌索酸(Ⅴ)、胡萝卜苷(Ⅵ)?结论:除乌索酸外,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从五灵脂中获得?  相似文献   
43.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的黄酮二糖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4种黄酮二糖苷成分,鉴定为异甘草素-2′-O-芹糖(1→2)-葡萄糖苷(Ⅰ)、异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Ⅱ)、异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Ⅲ)、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Ⅳ)。结论 异甘草素-2′-O-芹糖(1→2)-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4.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 :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 11种成分 ,鉴定为牛蒡子苷 (Ⅰ )、连翘苷(Ⅱ )、连翘酯苷 (Ⅲ )、甘草苷 (Ⅳ )、甘草素 (Ⅴ )、染料木素 (Ⅵ )、芒柄花素 (Ⅶ )、大豆素 (Ⅷ )、6 甲氧基大豆素 (Ⅸ )、3,3′ ,4 三甲氧基鞣花酸 (Ⅹ )和绿原酸 (Ⅺ )。结论 :染料木素、大豆素、6 甲氧基大豆素和 3,3′,4 三甲氧基鞣花酸为首次从银翘散群药中获得。  相似文献   
45.
蛇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彭江南  陆蕴如  陈德昌 《中草药》1995,26(7):339-341, 391
从蛇毒Duchesneaindica(Andr)Focke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富马酸(fumaricacid),富马酸单甲酯(fumaricacidmonomethylester),胡萝卜甙(daucosterol),短叶苏木酚(brevifolin),山柰甙(kaempferitrin),19-羟基乌苏酸(pomolicacid),乌苏酸(ursolicacid),蓝化楹酸(euscaphicacid),β-谷甾醇。前6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蛇莓属植物中得到,短叶苏木酚首次在蔷薇科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6.
诃子及其易混淆品中二种丹宁成分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诃子及其易混淆品中的可水解丹宁:诃子酸(chebulinicacid,I)、诃黎勒酸(chebulagicacid,II)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81.5cm,有效长度61.5cm,混合缓冲溶液为20mmol·L-1Na2HPO4+60mmol·L-1硼酸,运行电压24kV,真空进样5s,检测波长280nm。结果I和II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42-0.842和0.0940-0.940mg·m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6和0.995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57%(RSD=4.0%)和94.99%(RSD=4.4%),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2.2%和1.7%,重现性试验RSD分别为5.4%和4.0%。I和II的含量与诃子的品种、性状密切相关。结论I和II可作为评价诃子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HPCE法是评价诃子药材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4种黄酮二糖苷成分,鉴定为异甘草素-2′-O-芹糖(1→2)-葡萄糖苷(Ⅰ)、异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Ⅱ)、异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Ⅲ)、甘草素-4′-O-芹糖(1→2)-葡萄糖苷(Ⅳ)。结论 异甘草素-2′-O-芹糖(1→2)-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8.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二十六烷酸(Ⅰ),二十五烷醇(Ⅱ),nerolidol(Ⅲ),东北贯众素(Ⅳ),黄绵马酸AB(Ⅴ),蔗糖(Ⅵ)。结论Ⅰ,Ⅱ,Ⅲ,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Ⅴ为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单体。  相似文献   
49.
李江  陆蕴如  张桂燕 《医学教育探索》1999,(9):652-653,W007
从防风水提液中得到2种酸性杂多糖XC-1,XC-2,其平均分子量为13100和73500。通过TLC和GC确定了糖的组成和摩尔比,应用IR,^1H和^13CNMR谱对多糖进行了初步结构研究,初步药理实验证明,防风多糖XC-2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防风多糖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察了防风多糖体内对S18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对S180瘤细胞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活性的影响;同时,将S180瘤免疫小鼠腹腔Mφ再与S180瘤细胞混合后接种给小鼠,观察防风多糖对该Mφ直接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用硅胶体内阻断Mφ功能,观察对防风多糖体内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多糖体内应用能明显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抑瘤率为5292%),提高S180瘤免疫小鼠腹腔Mφ的吞噬活性(P<0.01),并能提高S180瘤免疫小鼠腹腔Mφ与S180瘤细胞混合接种时的抗肿瘤活性(P<0.01);但是,用硅胶阻断Mφ机能后,防风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大大下降,抑瘤率由5292%降到1182%,表明防风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M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