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鼻咽癌近距离放疗个体化施源器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鼻咽癌近距离放疗而言,要提高其疗效和降低其付反应,除各种因素外专用的施源器是关键.目前各医院在近距离治疗鼻咽癌中尚未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和标准的施源器,我们对此研究始于1984年,曾研究了模具法、气囊法、导管法和套管法四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研制了"个体化施源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抑制剂吡喃阿霉素(THP)、阿霉素(ADM)、鬼臼乙叉甙(VP-16)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抑制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检测了TopoⅡ抑制剂作用以后鼻咽癌细胞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HP、ADM和VP-16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Annenxin V FITC染色检测凋亡早期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ADM、THP和VP-16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ADM、THP和VP-16的IC50分别为(0.0238±0.0089)μg/mL、(0.0019±0.0030)μg/mL、(0.6416±0.0691)μg/mL.THP的IC50明显低于ADM.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增加,CNE-2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但ADM和VP-16作用CNE-2 48 h后细胞凋亡率的升高不如THP作用48h后明显.ADM、THP和VP-16诱导CNE-2细胞凋亡过程中出现Survivin的表达上调,但THP作用后表达上调的程度较ADM、VP-16低.[结论]TopoⅡ抑制剂THP、ADM和VP-16对CNE-2鼻咽癌细胞均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含TopoⅡ抑制剂的化疗方案可能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THP在诱导细胞凋亡时Survivin的上调不如ADM、VP-16明显,是否意味着临床使用中THP有较少的耐药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5例确诊的鼻咽癌颅底骨坏死患者的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式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常见症状为恶臭、头痛和鼻衄 ;内镜表现为鼻咽坏死 ,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CT特征性表现 :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 ;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 ;有死骨形成 ;软组织内见小气泡。 9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手术治疗 ,2例死于放射性颞叶坏死 ,生存 7例 ,生存时间 2~ 7年。 5例广泛颅底骨坏死和 1例局限性颅底骨坏死保守治疗 ,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 ,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生存 2例 ,生存时间 3~ 5年。结论 颅底骨坏死根据症状结合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及内镜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须病理证实 ;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颅底骨坏死伴放射性脑损伤或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 ,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4.
SURGICALTREATME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REPORTOF437CASESZengZongyuan;LaiGuoqiang;ChenFujin;ChenZhihua;GuoZhuming;WeiMao...  相似文献   
95.
目的放射线引起颢下颌关节及咀嚼肌损伤在鼻咽癌放疗的患者中十分常见。本研究旨探讨采用咬合板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线治疗后出现的张口困难及嚼肌痉挛症状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01~2006年,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就诊患者中.以咬合板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共67例.根据张口困难的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每个患者均需制作基础咬合板,轻度张口困难,可直接取印模制作V型咬合板:中度张口困难,可分步骤制取印模和基础咬合板,待张口度有所改善时制作V型咬合板;重度张口困难,可先取分离印模,制作分离咬合板,待张口度有所改善时,合成基础咬合板,条件允许时制作V型咬合板。结果治疗1.5年.67例患者张口困难及咀嚼肌痉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张口困难改善率94.0%.轻度困难、中度困难及重度困难的改善率分别为88.9%、100%及86.7%,张口度平均增加1.2cm。肌痉挛改善率100%.其中轻度肌痉挛治愈率为63.9%,明显改善率33.3%,中度肌痉挛治愈率为23.5%.明显改善率41.2%,重度肌痉挛明显改善率为28.6%.改善率71.4%。结论通过咬合板的松弛治疗.可明显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患者的张口困难及嚼肌痉挛。  相似文献   
96.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潜伏感染在鼻咽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作用中的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其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血管生成及转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鼻咽癌细胞增殖因素的检测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细胞增殖因素cyclinD1、c-erbB-2、Ki-67、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2例鼻咽癌组织cyclinD1、c-erbB-2,Ki-67和PCNA蛋白的表型。结果: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81.25%,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原发灶范围、鼻咽部复发呈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5%,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原发灶、颈部转移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7%,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原发灶、颈部转移灶呈正相关。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9%。在cyclinD1,c-erbB-2,Ki-67及PCNA4因素中除Ki-67与PCNA无明显相关性外,其他因素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对鼻咽癌颈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cyclinD1、c-erbB-2。结论:cyclinD1、c-erbB-2与鼻咽癌的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cyclinD1、c-erbB-2高表达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明确诱导性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病理确诊的121例晚期(Ⅲ~Ⅳ期)初治NPC患者于放射治疗前随机分成两组,61例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治疗(intra-arterialchemotherapy,IACT),60例采用全身化学治疗(systemicchemotherapy,SCT),对比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IACT组化学治疗的全身性毒副反应发生率较SCT组低,口腔炎的发生率较高(P值分别为<0.05或<0.005).IACT组有6例因血管闭塞不能进行第2疗程的化学治疗.IACT组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17/61)和63.9%(39/61),而SCT组分别为11.7%(7/60)和45.0%(27/60),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IACT行诱导化学治疗对Ⅲ~Ⅳ期局部晚期NPC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
加强肿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势在必行为了提高我国肿瘤的防治水平,培养一支专业性强、技术力量过硬的专业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队伍无论在数量和技术素质方面均与肿瘤发病形势不相适应。其原因有二: 1.我国的医学教育未适应疾病谱的变化肿瘤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大专院校的医学毕业生。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中安排的肿瘤学专业课程较少,未能适应疾病谱的变化。而且内容简短,课程分散,又没有固定的临床实习。以中山医科大学为例:目前  相似文献   
100.
鼻咽癌放疗后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疗是鼻咽癌(NP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大脑颞叶,脑干等也包括在常规照射野内,由此可能造成的放射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尚无客观的早期预测及检测方法。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我们检测了16例NPC放疗后3~26个月病人的听觉脑干电反应(ABR),中潜伏期听觉电反应(MLR)和皮层慢反应(SVR)。在ABR中,表现为各波峰潜伏期延长,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延长,3例被确定为脑干功能异常;MLR和SVR未见明显异常。ABR可作为预测放射性损害的客观指标之一,有助于放疗后有症状病人的鉴别诊断和对复发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